悲歌击筑

成语拼音

bēi gē jī zhù

悲歌击筑成语解释

以之为典,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载:战国时,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,入秦刺秦王,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,高渐离击筑,荆轲歌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登车不顾而去。

成语典故

战国末期,燕太子丹从秦国逃回,访到义士荆轲与高渐离,请他们出面去刺杀秦王嬴政。一切准备就绪,太子丹率手下着白装送他们到易水边,高渐离击筑,荆轲高唱: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!”一行人洒泪告别。

成语造句

那慷慨激昂的义士,在易水河畔悲歌击筑,其悲壮的场景令人动容。

成语故事

在那遥远的战国末年,有一位名叫高渐离的奇人。 当时,燕国的太子丹为了对抗强秦,广纳贤才。高渐离与太子丹的好友荆轲相交莫逆。荆轲为人慷慨侠义,他受太子丹重托,决心前往秦国刺杀秦王。 在荆轲临行前,太子丹与众多好友在易水河畔为他送行。高渐离击筑,荆轲和而歌,那悲壮的歌声回荡在易水河畔,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”,众人皆为之动容。荆轲带着众人的期望和嘱托,踏上了那充满危险的征程。 然而,最终荆轲刺杀秦王失败,壮烈牺牲。秦国随后开始疯狂报复燕国,燕国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。 高渐离为了躲避战乱,隐姓埋名,四处流亡。但他心中始终无法忘记与荆轲的情谊和他们共同的理想。 后来,高渐离意外地被人发现了他高超的击筑技艺。秦始皇听闻后,因为喜爱音乐,便将高渐离召入宫中。但秦始皇深知高渐离与荆轲的关系,对他有所防备,弄瞎了他的眼睛。 尽管如此,高渐离心中的仇恨和反抗之火从未熄灭。在一次为秦始皇演奏时,他偷偷地将铅块藏入筑中。当演奏到高潮时,高渐离突然举起筑,用尽全身力气向秦始皇砸去。可惜,他终究未能成功,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。 高渐离的故事,就如同一曲悲歌,充满了悲壮与决绝。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义和勇敢,他与荆轲的情谊也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。“悲歌击筑”这个成语,正是源自他们的故事,它代表着那种悲壮激昂、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一切的精神,让后人为之感叹,为之敬仰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他们的身影如同璀璨的星辰,永远闪耀着光芒,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,为了心中的正义和理想而不懈奋斗。

悲歌击筑-成语图片

悲歌击筑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