拾人唾餘

成語拼音

shí rén tuò yú

拾人唾餘成語解釋

比喻自己沒有創同,只是抄襲別人的言論、見解。見拾人涕唾”。

典故出處

梁啓超《論內地雜居與商務關係》事事落人之後,拾人唾餘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沒有自己的創意和想法,總是在作品中模仿他人,簡直就是拾人唾餘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兩個年輕人,一個叫李甲,一個叫王乙。李甲家境殷實,從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,飽讀詩書,能言善辯,且頗具商業頭腦。而王乙則出生貧寒,沒有太多的學識和資源,但他爲人機靈,善於模仿。 李甲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,在商業領域屢屢創新,很快便積累了豐厚的財富,成爲了小鎮上備受尊敬的人物。他開了一家店鋪,出售各種新奇的商品,生意興隆。 王乙看到李甲的成功,心中羨慕不已。他沒有去思考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新來獲得成功,而是選擇了一條看似便捷的道路——模仿李甲。李甲推出什麼新的商品,王乙便立刻跟着賣類似的;李甲想出什麼促銷的法子,王乙也照搬過來。 起初,王乙的這種模仿行爲確實也讓他獲得了一些小利。然而,時間一長,問題就逐漸顯現出來。由於王乙只是盲目地模仿,沒有理解李甲經營策略背後的原理和精髓,他的商品質量往往不如李甲,服務也不夠周到。顧客們逐漸發現了這一點,紛紛回到李甲的店鋪。 王乙的生意越來越差,他卻依然沒有醒悟,還是一味地拾李甲之唾餘,卻不知自己已經陷入了困境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也不乏這樣的例子。就如同三國時期的馬謖,他在守衛街亭時,一味模仿古人的排兵佈陣之法,卻沒有根據實際的地形和敵軍的情況靈活應變,最終導致了街亭的失守。 而那些真正能夠名垂青史的人物,往往都是有着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創新精神的。如商鞅變法,他敢於突破舊有的制度,提出一系列全新的改革措施,使秦國逐漸強大起來。 回到小鎮上,王乙最終因爲生意失敗而窮困潦倒。他這才明白,拾人唾餘是無法真正取得成功的。只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,勇於創新,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立足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生活和工作中,我們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,拾人唾餘,而是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思考能力,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。

拾人唾餘-成語圖片

拾人唾餘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