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充饥
成语拼音
- shí bù chōng jī
食不充饥成语解释
- 犹言食不果腹。指吃不饱肚子。形容生活贫困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每日辛苦劳作,所得报酬却少得可怜,以至于常常食不充饥,生活异常艰难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某个时期,战乱频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
有一个小村庄,名叫桃源村。这里的村民们原本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,依靠着耕种土地,勉强能够维持生计。然而,战争的烽火蔓延到了这里,一切都发生了改变。
敌军的侵扰,让村里的青壮年不得不被抓去充军,剩下的老弱妇孺艰难地耕种着为数不多的土地。收成一年不如一年,赋税却日益加重,村民们常常是食不果腹。
村里有一户人家,姓张。张家的男主人早已被征入军中,生死未卜。家中只剩下年迈的父母、妻子和年幼的孩子。为了让家人能够活下去,妻子每日都辛勤劳作在田间地头,可收获的粮食却少得可怜。
有一天,家中的粮食终于见底了,孩子饿得直哭。妻子无奈之下,只好带着孩子去山上挖野菜充饥。然而,由于连年的战乱,山上的野菜也几乎被挖光了。她们找了很久,才找到一些又苦又涩的野菜。回到家中,妻子将野菜煮成汤,这便是一家人的晚餐。
老人们看着孩子们挨饿,心中满是痛苦和无奈。他们回忆起曾经的太平岁月,那时虽然生活并不富裕,但至少能够吃饱穿暖。而如今,却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。
村里的其他人家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。有些人为了寻找食物,甚至不惜冒险去偷盗,但往往被抓住严惩。
这样的日子不知道持续了多久,终于有一天,战争结束了。新的统治者开始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,减轻赋税,鼓励农耕。桃源村的村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,他们重新开垦土地,辛勤劳作,经过几年的努力,生活逐渐好了起来,不再有食不充饥的日子。
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和平与稳定对于百姓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。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,人们才能安居乐业,免受饥饿之苦。
食不充饥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