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不充飢

成語拼音

shí bù chōng jī

食不充飢成語解釋

猶言食不果腹。指喫不飽肚子。形容生活貧困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每日辛苦勞作,所得報酬卻少得可憐,以至於常常食不充飢,生活異常艱難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時期,戰亂頻繁,百姓生活苦不堪言。 有一個小村莊,名叫桃源村。這裏的村民們原本過着簡單而平靜的生活,依靠着耕種土地,勉強能夠維持生計。然而,戰爭的烽火蔓延到了這裏,一切都發生了改變。 敵軍的侵擾,讓村裏的青壯年不得不被抓去充軍,剩下的老弱婦孺艱難地耕種着爲數不多的土地。收成一年不如一年,賦稅卻日益加重,村民們常常是食不果腹。 村裏有一戶人家,姓張。張家的男主人早已被徵入軍中,生死未卜。家中只剩下年邁的父母、妻子和年幼的孩子。爲了讓家人能夠活下去,妻子每日都辛勤勞作在田間地頭,可收穫的糧食卻少得可憐。 有一天,家中的糧食終於見底了,孩子餓得直哭。妻子無奈之下,只好帶着孩子去山上挖野菜充飢。然而,由於連年的戰亂,山上的野菜也幾乎被挖光了。她們找了很久,才找到一些又苦又澀的野菜。回到家中,妻子將野菜煮成湯,這便是一家人的晚餐。 老人們看着孩子們捱餓,心中滿是痛苦和無奈。他們回憶起曾經的太平歲月,那時雖然生活並不富裕,但至少能夠喫飽穿暖。而如今,卻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無法滿足。 村裏的其他人家也都面臨着同樣的困境。有些人爲了尋找食物,甚至不惜冒險去偷盜,但往往被抓住嚴懲。 這樣的日子不知道持續了多久,終於有一天,戰爭結束了。新的統治者開始推行休養生息的政策,減輕賦稅,鼓勵農耕。桃源村的村民們終於看到了希望,他們重新開墾土地,辛勤勞作,經過幾年的努力,生活逐漸好了起來,不再有食不充飢的日子。 這個故事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,和平與穩定對於百姓的生活是多麼的重要。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,人們才能安居樂業,免受飢餓之苦。

食不充飢-成語圖片

食不充飢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