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期艾艾
成语拼音
- qī qī ài ài
期期艾艾成语解释
- 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,说话不流利。
典故出处
- 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期知其不可;陛下虽欲废太子,臣期期不奉诏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邓艾口吃,语称艾艾。”
成语典故
- 据《史记》记载:汉初有个将军叫周昌,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秦末,为泗水卒史,农民战争中归刘邦,并从刘邦入关破秦,任中尉,后升至御史大夫,封汾阴侯。周昌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。他口吃,说起话来很费劲。当时,汉高祖刘邦想废掉太子刘盈,另立如意为太子。周昌对此坚决反对,并向刘邦提出劝谏,说:“我不善言辞,但知此事不能这么办,如陛下想废太子,我就不服从您的命令了。”因为周昌口吃,在说上述话时,把本不需重叠的“期”字说成了“期期”。 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:三国时,魏将邓艾口吃,但应对巧妙。他在自称名字时,常常连说:“艾……艾”。有一次,晋文王和他开玩笑说:“你老说‘艾……艾’,究竟是几个艾呀?”邓艾回答说:“‘凤兮,凤兮’本来就是一个凤。” 根据以上记载,后人引伸出“期期艾艾”这句成语,形容口吃的人说话不流利。
成语造句
- 他说话的时候总是结结巴巴,期期艾艾的,半天也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。
成语故事
- 在汉朝时期,有一个名叫周昌的大臣。周昌为人正直,敢于直言进谏,深受汉高祖刘邦的敬重。
有一次,刘邦想要废黜太子刘盈,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。这一举措引起了朝廷上下的轩然大波,许多大臣都纷纷进言反对,但刘邦却不为所动。周昌得知此事后,心急如焚,他决定亲自面见刘邦,阐明自己的观点。
周昌本就有些口吃,当他急匆匆地赶到刘邦面前时,由于情绪激动,更是变得结结巴巴。他努力地想要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,说道:“臣口不能言,然臣期……期……知其不可。陛下欲废太子,臣……臣……期期不奉诏。”刘邦看到周昌如此着急又口吃的样子,不禁被逗笑了,暂时打消了废黜太子的念头。
时光流转,到了三国时期,魏国有一个名叫邓艾的将领。邓艾出身贫寒,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。
邓艾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才能,他多次率领魏军取得重要胜利。然而,邓艾也有一个小小的缺点,那就是说话有些口吃。在一次汇报军情时,邓艾因为紧张,说话变得更加不顺畅,他磕磕绊绊地说道:“艾……艾……艾以为此事可行。”周围的人听了,都忍不住偷笑。
后来,人们将周昌的“期期”和邓艾的“艾艾”结合起来,形成了“期期艾艾”这个成语,用来形容人口吃的样子。
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,即使是像周昌和邓艾这样有才能的人也不例外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小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和成就。同时,这也提醒我们要以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他人,不要轻易嘲笑别人的不足之处。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我们都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差异,共同营造一个和谐、包容的社会环境。正如周昌和邓艾,尽管他们口吃,但他们的忠诚和才华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。
期期艾艾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