窃钟掩耳

成语拼音

qiè zhōng yǎn ěr

窃钟掩耳成语解释

掩耳:捂住耳朵。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欺欺人

典故出处

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亦犹窃钟掩耳,以众人为不闻;锐意盗金,谓市中为莫睹。”

成语典故

从前有个小偷发现人家家门口挂着一口很大的铜钟,他想偷但一个人搬不动,想把他敲碎卖碎铜,担心敲钟时别人听到声音而偷不成,终于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,就是把自己的耳朵用棉花塞住听不到声音,结果偷窃时被当场逮住。

成语造句

他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,就如同窃钟掩耳一般,以为捂住自己的耳朵别人就不知道了,实在可笑。

成语故事

在春秋时期,有一个诸侯国,其国内有一个贪婪而愚蠢的人,名叫王五。 王五家中并不富裕,但他却一心渴望得到财富。一天,他路过一座寺庙,看到寺庙中那口巨大而精美的铜钟,心中顿时起了贪念。他觉得如果能把这口钟据为己有,那他就可以获得一大笔财富。 于是,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,王五偷偷潜入寺庙,试图将那口钟搬走。然而,钟实在是太重了,他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法挪动它分毫。但王五并不甘心就此放弃,他绞尽脑汁,想出了一个自以为绝妙的办法。 他找来一些棉花,塞进自己的耳朵里,心想这样就听不到钟声了。然后,他拿起锤子用力地敲打铜钟。“当!当!当!”钟声在寂静的夜晚格外响亮,瞬间传遍了整个城镇。周围的百姓们被钟声惊醒,纷纷出来查看。 很快,人们就发现了正在寺庙中掩耳盗钟的王五。大家对他的行为感到既可笑又可气,纷纷指责他。王五看到事情败露,还一脸茫然,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能听到钟声,而他明明已经塞住了耳朵。 这个故事很快传遍了诸侯国,人们都用王五的事例来告诫后人,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情。就如同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中所记载的那样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恶人闻之,可也;恶己自闻之,悖矣。”王五的行为不正是这种“窃钟掩耳”的典型吗?他只想到捂住自己的耳朵,却忽略了钟声依然会向外传播的事实。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问题和诱惑时,不能像王五这样愚蠢地自欺欺人,妄图通过一些不合理的方式来掩盖事实。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认知,以客观、理性的态度去处理事情,而不是试图逃避或掩盖真相。否则,最终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和笑话。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,以更加明智和成熟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。

窃钟掩耳-成语图片

窃钟掩耳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