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条共贯

成语拼音

tóng tiáo gòng guàn

同条共贯成语解释

条枝条;贯钱串。长在同一枝条上。比喻事理相通,脉络连贯。

典故出处
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帝王之道,岂不同条共贯欤?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很多看似无关的事件,实际上有着内在的联系,可谓同条共贯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华夏大地上,曾有两个诸侯国,分别是郑国和卫国。这两个国家相邻,彼此的关系复杂且微妙。 郑国在郑庄公的治理下,国力逐渐强盛,有了向外扩张的野心。而卫国,虽也是一方诸侯,但内部纷争不断,国力相对较弱。 郑国的大臣们纷纷向郑庄公进言,主张对卫国发动战争,以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资源。然而,郑庄公却有着自己的深思熟虑。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胜利的荣耀,还有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疲惫。 在一次朝会上,郑庄公说道:“吾等与卫国,虽有利益冲突,但不可贸然兴兵。战争如洪水猛兽,一旦开启,便难以收拾。吾等需寻得长久之策,以保两国之安宁。”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:“主公,卫国如今内乱不止,正是我郑国的大好时机。若此时不出兵,恐日后再无如此良机。” 郑庄公摇摇头说:“吾等与卫国,犹如同条共贯之木,根脉相连。若因一时之利而大动干戈,即便取胜,也会损耗自身国力,且会招致他国的警惕与敌视。” 郑庄公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卫国,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两国之间的矛盾。卫国的国君起初对郑国的使者充满警惕,但在使者诚恳的言辞和郑庄公提出的互利方案面前,态度逐渐缓和。 经过多次的协商和交流,两国最终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。郑国放弃了武力侵略的想法,而卫国也承诺在一些边界问题上做出让步,并与郑国开展贸易往来,实现互利共赢。 多年后,郑国和卫国都在和平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。百姓安居乐业,国家繁荣昌盛。 郑庄公的明智之举,避免了一场可能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。他以同条共贯的思维看待两国的关系,着眼于长远的利益和共同的发展,为两国的和平与繁荣奠定了基础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冲突时,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得失,要有全局的眼光和长远的谋划,才能实现真正的和平与发展。

同条共贯-成语图片

同条共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