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椽之笔

成语拼音

rú chuán zhī bǐ

如椽之笔成语解释

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。比喻记录大事的手笔,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

典故出处

唐·房玄龄《晋书·王徇传》:“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云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东晋文人王珣从小才思敏捷,胆识过人,20岁时担任大司马桓温的主簿。他经常是口若悬河,下笔成文。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,梦中有人送给他一支像椽子那样大的笔,预感有大手笔的事情要做。第二天果然被叫去为晋孝武帝写祭文。

成语造句

他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巨著,让读者们深深沉浸其中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年轻人名叫王珣。王珣出身于世家大族,自幼聪慧好学,极富才华。 当时的东晋王朝,文风鼎盛,许多文人雅士都渴望能在文学的领域中崭露头角。王珣也不例外,他日夜苦读,勤奋创作,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学成就一番事业。 一次偶然的机会,王珣得到了为皇帝撰写诏书的任务。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,于是倾尽心力,用他那灵动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,将诏书撰写得极为出色。皇帝看后,对王珣的才华赞不绝口,从此对他格外器重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王珣的名声越来越响亮。他的文章和诗词在当时的文坛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。人们纷纷称赞他的文笔犹如神助,能够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。 有一日,王珣的一位好友前来拜访他。两人在书房中畅谈文学,好友看着王珣案几上摆放的笔墨纸砚,不禁感叹道:“王兄啊,你的这支笔可真是神奇,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,能够创造出如此美妙的作品。”王珣微笑着回答道:“哈哈,此笔虽普通,但在我手中,却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。” 后来,王珣的才华更是得到了广泛的认可。人们为了形容他那如神来之笔般的文笔,便创造了一个成语——如椽之笔。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笔非常出色,就像巨大的椽子一样有力而显著。 正如《晋书·王珣传》中所记载:“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,既觉,语人曰:‘此当有大手笔事。’俄而帝崩,哀册谥议,皆珣所草。”王珣以他的如椽之笔,在东晋的文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和欣赏。而“如椽之笔”这个成语,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,激励着无数后来的文人墨客,努力追求卓越,用自己的才华书写出壮丽的篇章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如椽之笔的故事不断被提及和传承,它见证了人类对于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对卓越才华的敬仰。

如椽之笔-成语图片

如椽之笔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