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嚼鸡肋
成语拼音
- rú jiáo jī lèi
如嚼鸡肋成语解释
- 鸡肋:鸡的肋骨。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
典故出处
- 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公元217年,夏侯渊被刘备杀死,汉中失守。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,双方对峙几个月,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。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,随口说出“鸡肋”两字,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。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。
成语造句
- 这道题做起来感觉如嚼鸡肋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成语故事
- 在三国时期,曹操率领大军与刘备争夺汉中。这场战役旷日持久,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精力。
曹操的军队在长时间的征战中逐渐显露出疲态,而刘备一方则凭借着地形和士气的优势,与曹操形成僵持局面。曹操心中开始对这场战役的前景产生疑虑,他不知道是否应该继续坚持下去。
有一天,曹操在与将领们讨论军情时,无意间提到了鸡肋这个食物。他说:“如今的局势,就如同鸡肋一般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”这句话传到了杨修的耳中,杨修是曹操麾下一位聪明且善于揣测曹操心思的谋士。
杨修根据曹操的这句话,推断出曹操已经有了退兵的想法。他认为曹操用鸡肋来比喻当前的局势,意味着继续攻打汉中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,但又不甘心就这样轻易放弃。于是,杨修开始悄悄收拾行装,准备随时撤退。
其他将士们看到杨修的举动,十分不解,便询问他原因。杨修直言不讳地说:“主公以鸡肋比喻当前战局,鸡肋食之无肉,弃之有味,这表明主公已有退兵之意。”将士们听后,虽然心中也有些疑虑,但还是半信半疑。
果然,没过多久,曹操便下达了退兵的命令。原来,曹操经过深思熟虑后,觉得继续在汉中纠缠下去,不仅会让军队损失惨重,而且也难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。他最终决定放弃攻打汉中,撤回北方。
如嚼鸡肋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,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处于两难境地,既觉得没有太大价值但又舍不得放弃的情况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一些事情时犹豫不决、难以抉择的心态。就如同曹操在汉中之战时的纠结一样,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困境,需要我们权衡利弊,做出明智的选择。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生活中,懂得适时地放弃那些如同鸡肋般的事物,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,走向成功。
如嚼鸡肋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