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尺童子

成语拼音

sān chǐ tóng zǐ

三尺童子成语解释

指年幼不懂事的儿童

典故出处

《宋史·胡铨传》:“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,指犬豕而使之拜,则怫然怒。”

成语典故

公元1138年,金国派使者到南宋朝廷“议和”,希望南宋朝廷俯首称臣。秦桧积极鼓吹接受金人的条件。抚州军事判官胡铨上书言事,据理力争,反对投降,他说:“即使是三尺童子让他对猪狗跪拜,他也会勃然大怒的。”秦桧给他妄加罪名降职处理。

成语造句

一个连三尺童子都明白的道理,他却怎么也想不通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,这个国家的国王非常贤明,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。 在这个国家的一个小镇上,生活着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。这小男孩虽然年纪尚小,不过十分机灵。 有一天,国王决定微服私访,来到了这个小镇。他看到这个小男孩在和一群小伙伴玩耍,便饶有兴致地走上前去。国王和小男孩交谈起来,发现他对很多事情都有着独特的见解,思维敏捷,远超同龄人。 国王心中暗自惊讶,便故意考起了小男孩一些难题。小男孩毫不畏惧,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一一作答,而且回答得有理有据。国王越发觉得这个小男孩不简单,不禁感叹道:“此子虽为三尺童子,却有着非凡的才智啊!” 随着时间的推移,小男孩的聪明才智在小镇上传开了,人们都对他称赞有加。而国王也记住了这个小男孩,在日后的一些重要决策中,还会想起这个小男孩的一些观点。 后来,国家遭遇了一场危机。周边的一个强国觊觎这个国家的富饶,发动了侵略战争。国王和大臣们一时之间也想不出很好的应对之策。就在众人焦虑万分的时候,国王突然想起了那个小镇上的三尺童子。 国王立刻派人将小男孩接到王宫,询问他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。小男孩沉思片刻后,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他建议国王利用本国的地理优势,采取灵活的战术,并且要发动民众的力量共同抵抗外敌。国王听后,觉得小男孩的建议非常有道理,于是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去实施。 最终,在国王和全体臣民的共同努力下,他们成功地击退了强敌,保卫了自己的国家。而那个曾经的三尺童子,也因为他的智慧和勇敢,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人的智慧和才能并不取决于年龄的大小。即使是一个小小的三尺童子,在特定的情况下,也有可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和见识。我们不能轻视任何人,要善于发现和培养每一个人的潜力,因为你永远不知道,下一个闪耀着光芒的人会是谁。就像这个小男孩一样,他虽然年幼,但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。

三尺童子-成语图片

三尺童子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