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寸不烂之舌

成语拼音

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

三寸不烂之舌成语解释

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
成语典故

汉高祖刘邦的得力谋士张良,精通兵法,很有谋略,能言善辩。他出谋划策、运筹帷幄,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。刘邦称帝之后,想封张良为“留侯”,张良想出家当道士说:“我凭着自己的三寸舌,报了秦国灭韩国之仇,我心满意足了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凭借自己能言善辩的口才,在各种场合都能运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轻松应对各种问题。

成语故事

在战国时期,群雄并起,各国之间纷争不断。其中有一个名叫张仪的人,他虽家境贫寒,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口才。 张仪起初四处游历,寻求能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来到了秦国。当时的秦国国力强盛,正图谋霸业。张仪凭借自己的能言善辩,很快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。 不久后,秦国想要攻打齐国,但又担心齐国和楚国的联盟。于是,秦惠王派遣张仪出使楚国,去破坏齐楚联盟。张仪带着丰厚的礼物来到楚国,拜见了楚怀王。他对楚怀王说:“大王,如果您能与齐国断交,秦王愿意将方圆六百里的土地送给楚国。”楚怀王听了,心中大喜,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好处,便爽快地答应了与齐国断交。 然而,当楚怀王派人去秦国接收土地时,张仪却佯装生病,闭门不出。楚怀王以为张仪是因为自己与齐国断交不够彻底,于是又派人到齐国去辱骂齐王。齐王大怒,转而与秦国结盟。 这时,张仪才出面,他对楚国使者说:“我当时说的是送给楚王方圆六里的土地,并不是六百里啊。”楚怀王得知自己被张仪欺骗,勃然大怒,立刻起兵攻打秦国。但此时楚国失去了齐国这个盟友,而秦国又与齐国结盟,楚国自然是大败而归。 张仪就是凭借着他的这张“三寸不烂之舌”,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,为秦国谋取了诸多利益。他运用自己的口才和谋略,一次次成功地化解危机,推动秦国的发展。 在历史的记载中,张仪的事迹被广为传颂。他的口才和智慧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他以言辞为武器,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巧妙周旋,展现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。而“三寸不烂之舌”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那些口才极佳、能言善辩的人。 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虽然不一定能拥有像张仪那样的绝世口才,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智慧和勇气,善于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,在各种场合中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和能力。同时,我们也要警惕那些像张仪一样用花言巧语来欺骗他人的人,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。

三寸不烂之舌-成语图片

三寸不烂之舌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