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情上达

成语拼音

xià qíng shàng dá

下情上达成语解释

谓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。

典故出处

语出《管子·明法》下情不上通,谓之塞。”

成语典故

可是唐代中叶以后,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,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,而是下情上达的尺度了。★朱自清《文学的标准与尺度》

成语造句

政府积极构建沟通渠道,确保民众的意见和需求能够顺利地下情上达,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王朝,政治的清明与否常常决定着国家的兴衰和百姓的福祉。 在这个王朝的初期,统治者励精图治,广开言路,渴望能听到来自民间的真实声音,以实现下情上达。 有一位名叫李贤的地方官员,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和真实情况的重任。李贤所管辖的地区遭遇了严重的旱灾,农田颗粒无收,百姓们生活困苦,流离失所。他心急如焚,立刻写下详细的奏折,将灾情如实禀报给朝廷,希望朝廷能够尽快拨发救济粮款,拯救受灾的百姓。 然而,在奏折上传的过程中,却遇到了重重阻碍。朝廷中的一些官员,为了保住自己的政绩和地位,故意隐瞒灾情,对李贤的奏折百般阻挠。他们担心灾情上报会影响自己在皇帝面前的形象,甚至可能会被降罪问责。 但是,李贤并未因此退缩。他深知“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”的道理,决定亲自前往京城,面见皇帝。历经千辛万苦,李贤终于见到了皇帝。他慷慨陈词,将灾区的惨状一一描述,声泪俱下。皇帝听闻后大为震惊,立刻下令调查此事。 经过一番查证,皇帝终于了解了事情的真相,对那些隐瞒灾情的官员予以严惩,并迅速安排救灾事宜。百姓们得到了救助,对皇帝和李贤感恩戴德。 正是因为李贤这样正直勇敢的官员,不畏惧艰难险阻,坚持让下情上达,才使得朝廷能够及时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,采取有效的措施,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下情上达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。只有让统治者了解百姓的真实情况和需求,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、顺应民心的政策,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。

下情上达-成语图片

下情上达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