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痂成癖

成语拼音

shì jiā chéng pǐ

嗜痂成癖成语解释

嗜:爱好;痂:疮口表面的硬壳。形容怪癖的嗜好

典故出处

《南史·刘穆之传》:“邕性嗜食疮痂,以为味似鳆鱼。”

成语典故

传说古代东莞人刘邕有吃人身上的疮疤痂的爱好,他觉得吃起来像吃鳆鱼一样的味道。有一次他去拜访孟灵休。孟灵休先患炙疮,疮痂落在床,刘邕拿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,吓得孟灵休立即劝阻他不要这样。

成语造句

他的行为真是奇怪,对于一些常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却表现出嗜痂成癖般的喜爱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刘邕的人。 刘邕是南朝宋时期的官员,他有一个奇特而令人咋舌的癖好。据说有一次,刘邕去探望一个生了疮的朋友。在朋友的病榻前,他看到朋友身上结的痂,竟莫名地产生了一种奇特的兴趣。朋友看到他盯着痂看,便开玩笑地说:“这些痂你要是喜欢就拿去。”刘邕竟真的把那些痂收集起来,然后带了回去。 回到家后,刘邕开始品尝这些痂,而且渐渐沉迷其中,竟然上了瘾,仿佛这是世间最美味的食物一般。他对痂的喜爱简直到了一种变态的程度,不仅吃自己身上的痂,还到处寻找别人身上的痂来满足自己的癖好。 他的这种行为渐渐传开,人们都感到无比震惊和诧异。他的下属们知道他的这个癖好后,都非常害怕。有时候身上有了伤口,愈合后也不敢轻易把痂揭掉,而是战战兢兢地留着,担心被刘邕索要。 刘邕的“嗜痂成癖”在当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,大家都对他这种怪异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。这个故事也被流传了下来,让后人唏嘘不已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刘邕的这种行为反映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极端和奇异的一面。在古代社会,各种奇特的癖好和行为并不罕见,但像刘邕这样对痂如此痴迷的确实极为特殊。 这一成语故事提醒着我们,世界之大,无奇不有。同时也让我们反思,在生活中,我们应该保持正常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,避免陷入一些奇怪而不健康的癖好之中。不要像刘邕一样,因为一种不寻常的癖好而成为千古笑柄,让后人在提及他时,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功绩或才华,而是那令人难以理解的“嗜痂成癖”。

嗜痂成癖-成语图片

嗜痂成癖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