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痂成癖

成語拼音

shì jiā chéng pǐ

嗜痂成癖成語解釋

嗜:愛好;痂:瘡口表面的硬殼。形容怪癖的嗜好

典故出處

《南史·劉穆之傳》:“邕性嗜食瘡痂,以爲味似鰒魚。”

成語典故

傳說古代東莞人劉邕有喫人身上的瘡疤痂的愛好,他覺得喫起來像喫鰒魚一樣的味道。有一次他去拜訪孟靈休。孟靈休先患炙瘡,瘡痂落在牀,劉邕拿來津津有味地喫起來,嚇得孟靈休立即勸阻他不要這樣。

成語造句

他的行爲真是奇怪,對於一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東西卻表現出嗜痂成癖般的喜愛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劉邕的人。 劉邕是南朝宋時期的官員,他有一個奇特而令人咋舌的癖好。據說有一次,劉邕去探望一個生了瘡的朋友。在朋友的病榻前,他看到朋友身上結的痂,竟莫名地產生了一種奇特的興趣。朋友看到他盯着痂看,便開玩笑地說:“這些痂你要是喜歡就拿去。”劉邕竟真的把那些痂收集起來,然後帶了回去。 回到家後,劉邕開始品嚐這些痂,而且漸漸沉迷其中,竟然上了癮,彷彿這是世間最美味的食物一般。他對痂的喜愛簡直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,不僅喫自己身上的痂,還到處尋找別人身上的痂來滿足自己的癖好。 他的這種行爲漸漸傳開,人們都感到無比震驚和詫異。他的下屬們知道他的這個癖好後,都非常害怕。有時候身上有了傷口,癒合後也不敢輕易把痂揭掉,而是戰戰兢兢地留着,擔心被劉邕索要。 劉邕的“嗜痂成癖”在當時成爲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,大家都對他這種怪異的行爲感到不可思議。這個故事也被流傳了下來,讓後人唏噓不已。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,劉邕的這種行爲反映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極端和奇異的一面。在古代社會,各種奇特的癖好和行爲並不罕見,但像劉邕這樣對痂如此癡迷的確實極爲特殊。 這一成語故事提醒着我們,世界之大,無奇不有。同時也讓我們反思,在生活中,我們應該保持正常的價值觀和行爲準則,避免陷入一些奇怪而不健康的癖好之中。不要像劉邕一樣,因爲一種不尋常的癖好而成爲千古笑柄,讓後人在提及他時,首先想到的不是他的功績或才華,而是那令人難以理解的“嗜痂成癖”。

嗜痂成癖-成語圖片

嗜痂成癖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