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指弃薪

成语拼音

shì zhǐ qì xīn

噬指弃薪成语解释

噬指:咬手指。指母子眷念的感情

典故出处
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磐传》:“顺少孤,养母,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顺不还,乃噬其指,顺即心动,弃薪驰归,跪问其故。”

成语典故

东汉时期,汝南安成人蔡顺以孝闻名天下,他从小失去父亲,靠母亲扶养他成人。一次他外出打柴,家里来了客人找他,蔡母左等右盼不见他回来,就咬自己的手指头,蔡顺心有所感,立即丢掉柴禾跑回家问母亲有什么事。

成语造句

他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,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,这种噬指弃薪的勇气令人钦佩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,有一个名叫曾参的人。曾参自幼勤奋好学,十分注重品德的修养。 有一天,曾参在山中砍柴,家中突然来了一位客人。由于曾参不在家,他的母亲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,急得团团转。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时代,无法及时通知曾参回家。焦急之中,曾参的母亲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,她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。说来也神奇,正在山中砍柴的曾参,突然感觉心头一阵剧痛,他心中莫名地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,仿佛家中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。曾参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计,匆匆忙忙往家赶。 当他回到家中,看到母亲安然无恙,这才松了一口气。母亲告诉他,因为有客人来访,自己又找不到他,所以才咬手指让他知晓。曾参听后,对母亲的智慧和深情深感敬佩。 这件事情很快传遍了乡里,人们都对曾参的孝道和母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赞叹不已。曾参也因此更加注重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家庭的责任。 后来,曾参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。他的品德和行为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。“噬指弃薪”这个成语也就由此而来,它生动地体现了母子之间那种紧密相连的情感纽带,以及子女对父母那种深深的牵挂和孝顺之情。正如古人云:“百善孝为先。”曾参对母亲的这份孝顺之情,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温暖的光芒,提醒着后人要珍视亲情,时刻不忘对父母的感恩与关爱。即使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,也要像曾参一样,保持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父母的敬重。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更是人类情感中最为珍贵的财富。

噬指弃薪-成语图片

噬指弃薪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