噬脐何及

成语拼音

shì qí hé jí

噬脐何及成语解释

噬脐:用嘴咬肚脐。象咬自己肚脐似的,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也来不及。

典故出处

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:“若不早图,后君噬齐(脐),其及图之乎?”

成语典故

春秋时期,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,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,他亲自迎接楚文王,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甥,可邓祁侯不听,让楚文王攻打申国,可等他灭了申国后回师途中就进攻邓国,邓祁侯真是后悔莫及。

成语造句

做错事不及时改正,等到后悔时就噬脐何及了。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各国之间相互攻伐,战乱频繁。当时,楚国的实力较为强大。 有一次,楚国想要攻打郑国。郑国得知这个消息后,十分恐慌,他们深知自己的国力难以与楚国抗衡。郑国的大臣们纷纷商议对策,有人提议向齐国求救。 于是,郑国派出使者火速赶往齐国。使者向齐国国君阐述了楚国的威胁以及郑国面临的困境,恳请齐国出兵相助。齐国国君经过慎重考虑,决定出兵救援郑国。 齐国的军队迅速行动,很快就抵达了郑国。楚国见齐国出兵,知道这次攻打郑国不会那么容易得逞,便暂时退兵了。 然而,郑国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。他们知道楚国不会善罢甘休,一定会寻找机会再次进攻。郑国的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对国君说:“我们虽然这次躲过了一劫,但如果不加强自身的实力和防御,下次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。我们不能总是依靠他国的救援,必须要有所行动,否则将来后悔都来不及,真到那时,就如噬脐何及啊!”国君深以为然,开始大力整顿国内事务,加强军事力量和国防建设。 几年后,楚国果然再次兴兵攻打郑国。这一次,郑国因为有了之前的准备,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楚国的进攻。他们顽强抵抗,同时积极与齐国等其他国家联络,寻求更多的支持。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,楚国最终未能攻克郑国。郑国也因为及时的准备和努力,避免了被楚国吞并的命运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面对潜在的危险和挑战,我们不能抱有侥幸心理,而应该未雨绸缪,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。如果等到危险真正来临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那时可能就像想要用嘴咬自己的肚脐一样,根本无法做到,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。正如《左传·庄公六年》中所说:“亡邓国者,必此人也。若不早图,后君噬脐。”所以我们要有远见卓识,居安思危,才能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立足。

噬脐何及-成语图片

噬脐何及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