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贰过
成语拼音
- xíng bù èr guò
行不贰过成语解释
- 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。
典故出处
- 语出《论语·雍也》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贰过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他在经历多次挫折后,痛定思痛,不断反思自我,力求做到行不贰过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卫国曾有一位品德高尚、备受尊敬的大臣,名叫石碏。石碏为人正直忠诚,为卫国的稳定和发展尽心尽力。
当时,卫国的君主卫庄公溺爱幼子州吁,对他娇纵放任,导致州吁养成了骄奢淫逸、蛮横无理的性格。石碏多次进谏庄公,劝他对州吁严加管教,以免日后生出祸端。然而,庄公并未听从石碏的忠告。
后来,庄公去世,太子完即位,是为卫桓公。州吁心怀不满,竟设计杀害了桓公,自立为君。州吁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卫国百姓的极大不满和怨恨。
石碏深知州吁的所作所为必将给卫国带来灾难。他表面上对州吁顺从,暗中却在谋划着如何除掉这个祸国殃民的暴君。
石碏有一个儿子,名叫石厚。石厚与州吁交往密切,助纣为虐,为州吁出谋划策,做了许多坏事。石碏屡次劝诫石厚远离州吁,改邪归正,但石厚根本不听。
为了拯救卫国,石碏决定设计铲除州吁和石厚。他假意迎合州吁,说陈国国君与周天子关系亲近,可以通过陈国的帮助来稳固州吁的君位。州吁和石厚信以为真,便前往陈国。
石碏事先派人给陈国国君送信,陈述了州吁篡位弑君的罪行,恳请陈国协助除掉这两个恶人。陈国国君收到信后,决定帮助卫国。当州吁和石厚到达陈国时,陈国便将他们扣押起来。
卫国派人前往陈国,处死了州吁。对于石厚,卫国的大臣们有些犹豫,认为石碏可能会念及父子之情,想要赦免石厚。然而,石碏却坚决地说:“逆子作恶多端,不可饶恕。我身为大臣,若徇私包庇,如何面对卫国的百姓?”最终,石碏派家臣处死了石厚。
石碏大义灭亲的举动,受到了卫国百姓的称赞和敬仰。他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忠诚,何为正义。
在之后的岁月里,石碏始终以此次的经历为教训,时刻警醒自己,行事谨慎,力求做到行不贰过。他深知,一时的错误决策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,因此在处理每一件事情时,都深思熟虑,反复权衡。
有一次,卫国与邻国发生边界争端。石碏在处理此事时,没有被情绪左右,而是认真分析局势,权衡利弊。他没有贸然出兵,而是选择通过外交手段与邻国协商解决。最终,双方达成了和平协议,避免了一场战争。
又有一回,国内遭遇天灾,百姓生活困苦。石碏积极组织救灾,亲自深入灾区了解情况。在发放救济物资时,他严格监督,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到达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,没有出现丝毫的差错和贪污现象。
石碏的一生,都在践行着行不贰过的原则。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,成为了卫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,也为后世之人树立了一个知错能改、不再重蹈覆辙的典范。
行不贰过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