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不貳過

成語拼音

xíng bù èr guò

行不貳過成語解釋

指犯過的錯誤不再犯。

典故出處

語出《論語·雍也》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在經歷多次挫折後,痛定思痛,不斷反思自我,力求做到行不貳過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衛國曾有一位品德高尚、備受尊敬的大臣,名叫石碏。石碏爲人正直忠誠,爲衛國的穩定和發展盡心盡力。 當時,衛國的君主衛莊公溺愛幼子州籲,對他嬌縱放任,導致州籲養成了驕奢淫逸、蠻橫無理的性格。石碏多次進諫莊公,勸他對州籲嚴加管教,以免日後生出禍端。然而,莊公並未聽從石碏的忠告。 後來,莊公去世,太子完即位,是爲衛桓公。州籲心懷不滿,竟設計殺害了桓公,自立爲君。州籲的倒行逆施引起了衛國百姓的極大不滿和怨恨。 石碏深知州籲的所作所爲必將給衛國帶來災難。他表面上對州籲順從,暗中卻在謀劃着如何除掉這個禍國殃民的暴君。 石碏有一個兒子,名叫石厚。石厚與州籲交往密切,助紂爲虐,爲州籲出謀劃策,做了許多壞事。石碏屢次勸誡石厚遠離州籲,改邪歸正,但石厚根本不聽。 爲了拯救衛國,石碏決定設計剷除州籲和石厚。他假意迎合州籲,說陳國國君與周天子關係親近,可以通過陳國的幫助來穩固州籲的君位。州籲和石厚信以爲真,便前往陳國。 石碏事先派人給陳國國君送信,陳述了州籲篡位弒君的罪行,懇請陳國協助除掉這兩個惡人。陳國國君收到信後,決定幫助衛國。當州籲和石厚到達陳國時,陳國便將他們扣押起來。 衛國派人前往陳國,處死了州籲。對於石厚,衛國的大臣們有些猶豫,認爲石碏可能會念及父子之情,想要赦免石厚。然而,石碏卻堅決地說:“逆子作惡多端,不可饒恕。我身爲大臣,若徇私包庇,如何面對衛國的百姓?”最終,石碏派家臣處死了石厚。 石碏大義滅親的舉動,受到了衛國百姓的稱讚和敬仰。他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何爲忠誠,何爲正義。 在之後的歲月裏,石碏始終以此次的經歷爲教訓,時刻警醒自己,行事謹慎,力求做到行不貳過。他深知,一時的錯誤決策可能會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,因此在處理每一件事情時,都深思熟慮,反覆權衡。 有一次,衛國與鄰國發生邊界爭端。石碏在處理此事時,沒有被情緒左右,而是認真分析局勢,權衡利弊。他沒有貿然出兵,而是選擇通過外交手段與鄰國協商解決。最終,雙方達成了和平協議,避免了一場戰爭。 又有一回,國內遭遇天災,百姓生活困苦。石碏積極組織救災,親自深入災區瞭解情況。在發放救濟物資時,他嚴格監督,確保每一份物資都能到達真正需要的百姓手中,沒有出現絲毫的差錯和貪污現象。 石碏的一生,都在踐行着行不貳過的原則。他的事蹟被後人傳頌,成爲了衛國曆史上的一段佳話,也爲後世之人樹立了一個知錯能改、不再重蹈覆轍的典範。

行不貳過-成語圖片

行不貳過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