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鸡骇猴

成语拼音

shā jī hài hóu

杀鸡骇猴成语解释

传说猴子怕见血,驯猴的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。比喻惩罚一人以恐吓或警戒其他人。

典故出处

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三回:“俗语说的好,叫做‘杀鸡骇猴’,拿鸡子宰了,那猴儿自然害怕。”

成语典故

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,艺人十分生气,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,对它不断敲锣打鼓,公鸡吓呆了,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,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,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,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。

成语造句

他用严厉惩罚那一个人的方式来警示其他人,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杀鸡骇猴。

成语故事

从前有一个小镇,镇里有个恶霸名叫胡三。胡三平日里横行霸道,欺压百姓,百姓们对他是敢怒不敢言。 这一天,胡三又在街上闲逛,看到一个卖水果的小贩,便上去二话不说就拿了几个水果吃,吃完一抹嘴就要走。小贩鼓起勇气拦住他索要水果钱,胡三顿时大怒,对着小贩就是一顿拳打脚踢。周围的百姓们虽然气愤,但都畏惧胡三的淫威,没人敢上前帮忙。 这时,新任的县太爷恰好路过此地。县太爷看到这一幕,心中十分愤怒,决定要好好惩治一下这个恶霸。他回到县衙后,立刻召集手下商议对策。 师爷说道:“大人,这胡三在镇上作恶多端已久,要想彻底整治他,必须得想个办法让他知道厉害,让他有所忌惮。”县太爷沉思片刻后说道:“我有了一个主意。” 第二天,县太爷命人在街上张贴告示,说要在镇中心公开审判一个小偷。到了审判的日子,镇中心围满了人。只见县太爷坐在公堂上,让人把小偷带了上来。小偷吓得浑身发抖,不停地求饶。县太爷大声说道:“你偷盗他人财物,本应严惩,但本官今日网开一面,只对你小施惩戒。来人啊,把这只鸡拉上来。” 手下们牵来一只鸡,当着众人的面,县太爷让人把鸡杀了。鲜血溅出,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。县太爷看着小偷说道:“你看到了吧,这就是偷盗的下场。若你以后再犯,就如同这只鸡一样!”小偷连连点头,发誓以后再也不偷了。 审判结束后,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胡三的耳朵里。胡三一开始还不以为意,觉得县太爷只是在吓唬人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发现县太爷开始大力整顿镇上的治安,对一些小混混也进行了严厉的惩处。胡三这才意识到县太爷是动真格的了,他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被整治的对象。 从那以后,胡三收敛了许多,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地欺负百姓了。百姓们都知道这是县太爷杀鸡骇猴之计起到了作用,纷纷对县太爷竖起了大拇指,称赞他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。 县太爷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,达到了震慑胡三这样的恶人的目的,让小镇的秩序逐渐恢复了正常。而“杀鸡骇猴”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,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。在历史上,许多明智的统治者也都曾使用过类似的策略,通过树立典型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。

杀鸡骇猴-成语图片

杀鸡骇猴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