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雞駭猴
成語拼音
- shā jī hài hóu
殺雞駭猴成語解釋
- 傳說猴子怕見血,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。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。
典故出處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五十三回:“俗語說的好,叫做‘殺雞駭猴’,拿雞子宰了,那猴兒自然害怕。”
成語典故
- 從前一個耍猴人買了一隻不聽話的猴子,藝人十分生氣,就到市場買來一隻公雞,對它不斷敲鑼打鼓,公雞嚇呆了,藝人乘機拿刀殺了公雞,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嚇壞了,從此只要藝人說什麼或敲鑼打鼓,猴子就會毫不含糊地執行藝人的指令。
成語造句
- 他用嚴厲懲罰那一個人的方式來警示其他人,這種做法完全就是殺雞駭猴。
成語故事
- 從前有一個小鎮,鎮裏有個惡霸名叫胡三。胡三平日裏橫行霸道,欺壓百姓,百姓們對他是敢怒不敢言。
這一天,胡三又在街上閒逛,看到一個賣水果的小販,便上去二話不說就拿了幾個水果喫,喫完一抹嘴就要走。小販鼓起勇氣攔住他索要水果錢,胡三頓時大怒,對着小販就是一頓拳打腳踢。周圍的百姓們雖然氣憤,但都畏懼胡三的淫威,沒人敢上前幫忙。
這時,新任的縣太爺恰好路過此地。縣太爺看到這一幕,心中十分憤怒,決定要好好懲治一下這個惡霸。他回到縣衙後,立刻召集手下商議對策。
師爺說道:“大人,這胡三在鎮上作惡多端已久,要想徹底整治他,必須得想個辦法讓他知道厲害,讓他有所忌憚。”縣太爺沉思片刻後說道:“我有了一個主意。”
第二天,縣太爺命人在街上張貼告示,說要在鎮中心公開審判一個小偷。到了審判的日子,鎮中心圍滿了人。只見縣太爺坐在公堂上,讓人把小偷帶了上來。小偷嚇得渾身發抖,不停地求饒。縣太爺大聲說道:“你偷盜他人財物,本應嚴懲,但本官今日網開一面,只對你小施懲戒。來人啊,把這隻雞拉上來。”
手下們牽來一隻雞,當着衆人的面,縣太爺讓人把雞殺了。鮮血濺出,衆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驚呆了。縣太爺看着小偷說道:“你看到了吧,這就是偷盜的下場。若你以後再犯,就如同這隻雞一樣!”小偷連連點頭,發誓以後再也不偷了。
審判結束後,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胡三的耳朵裏。胡三一開始還不以爲意,覺得縣太爺只是在嚇唬人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發現縣太爺開始大力整頓鎮上的治安,對一些小混混也進行了嚴厲的懲處。胡三這才意識到縣太爺是動真格的了,他開始擔心自己會不會成爲下一個被整治的對象。
從那以後,胡三收斂了許多,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地欺負百姓了。百姓們都知道這是縣太爺殺雞駭猴之計起到了作用,紛紛對縣太爺豎起了大拇指,稱讚他是個爲民做主的好官。
縣太爺通過這種巧妙的方式,達到了震懾胡三這樣的惡人的目的,讓小鎮的秩序逐漸恢復了正常。而“殺雞駭猴”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通過懲罰一個人來警告其他人,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。在歷史上,許多明智的統治者也都曾使用過類似的策略,通過樹立典型來維護社會的穩定和秩序。
殺雞駭猴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