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就擒

成语拼音

shù shǒu jiù qín

束手就擒成语解释

束手:自缚其手,比喻不想方设法;就:受;擒:活捉。捆起手来让人捉住。指毫不抵抗,乖乖地让人捉住。

典故出处

《宋史·苻彦卿传》:“与其束手就擒,曷若死战,然未必死。”

成语典故

公元945年,契丹军将后晋军队围困在阳城,后晋军队的供需被切断,内外隔绝,生活十分困难,军心不稳。晋将苻彦卿有勇有谋,向主将张彦泽、皇甫遇建议与其在此束手就擒还不如战死,就分析天时地利人和,出其不意绕到契丹军后方发起进攻取得胜利。

成语造句

敌人已经陷入了绝境,他们知道再抵抗下去也无济于事,最终只能选择束手就擒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动荡时期,有一位勇猛的将军名为李浩。李浩所带领的军队一直以英勇善战而闻名。 当时,国家边境时常受到外敌的侵扰。李浩临危受命,率领着他的精锐部队前往边境抵御敌人。经过几场激烈的战斗,李浩成功地击退了敌人,为国家赢得了暂时的安宁。 然而,好景不长,李浩的军队中出现了一个叛徒。这个叛徒将军队的行动计划偷偷泄露给了敌人,导致李浩的军队在一次战斗中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。 李浩环顾四周,看着敌人如潮水般涌来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绝望之情。他深知此次情况危急,但他仍然不愿轻易放弃。他试图组织士兵们进行突围,但敌人的包围太过严密,每一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。 此时,李浩的一些部下开始劝说他投降,认为在这种绝境之下,继续抵抗只是徒劳,不如束手就擒,或许还能保住性命。但李浩坚决地摇了摇头,他说:“我李浩身为将军,为国征战多年,岂能轻易投降,成为敌人的俘虏!我宁愿战死沙场,也绝不束手就擒!” 李浩带领着剩下的士兵们继续顽强抵抗,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尽管他们渐渐体力不支,但他们的斗志却从未减弱。最终,李浩和他的士兵们在这场战斗中全部壮烈牺牲。 李浩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国家,人们为他的英勇和坚定所感动。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和不屈,他的精神也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时绝不轻易屈服,绝不束手就擒,而是要勇敢地抗争到底。 历史的长河中,如李浩这般宁死不屈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。他们在面对绝境时展现出的坚韧和勇气,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这些故事也提醒着我们,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时,我们不能轻易放弃,不能束手就擒,而要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克服困难,迎接未来的挑战。

束手就擒-成语图片

束手就擒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