束手就擒

成語拼音

shù shǒu jiù qín

束手就擒成語解釋

束手:自縛其手,比喻不想方設法;就:受;擒:活捉。捆起手來讓人捉住。指毫不抵抗,乖乖地讓人捉住。

典故出處

《宋史·苻彥卿傳》:“與其束手就擒,曷若死戰,然未必死。”

成語典故

公元945年,契丹軍將後晉軍隊圍困在陽城,後晉軍隊的供需被切斷,內外隔絕,生活十分困難,軍心不穩。晉將苻彥卿有勇有謀,向主將張彥澤、皇甫遇建議與其在此束手就擒還不如戰死,就分析天時地利人和,出其不意繞到契丹軍後方發起進攻取得勝利。

成語造句

敵人已經陷入了絕境,他們知道再抵抗下去也無濟於事,最終只能選擇束手就擒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一個動盪時期,有一位勇猛的將軍名爲李浩。李浩所帶領的軍隊一直以英勇善戰而聞名。 當時,國家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。李浩臨危受命,率領着他的精銳部隊前往邊境抵禦敵人。經過幾場激烈的戰鬥,李浩成功地擊退了敵人,爲國家贏得了暫時的安寧。 然而,好景不長,李浩的軍隊中出現了一個叛徒。這個叛徒將軍隊的行動計劃偷偷泄露給了敵人,導致李浩的軍隊在一次戰鬥中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之中。 李浩環顧四周,看着敵人如潮水般涌來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絕望之情。他深知此次情況危急,但他仍然不願輕易放棄。他試圖組織士兵們進行突圍,但敵人的包圍太過嚴密,每一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。 此時,李浩的一些部下開始勸說他投降,認爲在這種絕境之下,繼續抵抗只是徒勞,不如束手就擒,或許還能保住性命。但李浩堅決地搖了搖頭,他說:“我李浩身爲將軍,爲國征戰多年,豈能輕易投降,成爲敵人的俘虜!我寧願戰死沙場,也絕不束手就擒!” 李浩帶領着剩下的士兵們繼續頑強抵抗,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。儘管他們漸漸體力不支,但他們的鬥志卻從未減弱。最終,李浩和他的士兵們在這場戰鬥中全部壯烈犧牲。 李浩的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,人們爲他的英勇和堅定所感動。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是忠誠和不屈,他的精神也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時絕不輕易屈服,絕不束手就擒,而是要勇敢地抗爭到底。 歷史的長河中,如李浩這般寧死不屈的英雄人物還有很多。他們在面對絕境時展現出的堅韌和勇氣,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。這些故事也提醒着我們,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,我們不能輕易放棄,不能束手就擒,而要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勇氣去克服困難,迎接未來的挑戰。

束手就擒-成語圖片

束手就擒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