摇鹅毛扇

成语拼音

yáo é máo shàn

摇鹅毛扇成语解释

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,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。以之比喻出谋画策。

典故出处

丁玲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》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,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。”

成语典故

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,生得鹰鼻子鹞眼,不是个善良家伙。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十九章

成语造句

在公司的决策过程中,总有那么一个人在背后出谋划策,仿佛摇鹅毛扇一般,左右着局势的发展。

成语故事

在三国时期,局势动荡,各方势力纷争不断。其中,刘备的势力逐渐崛起,然而,在其发展的道路上,离不开一位极具智慧和谋略的人物——诸葛亮。 刘备在早期四处奔波,虽有关羽、张飞等猛将相随,但在战略规划和政治谋略方面一直有所欠缺。直到他三顾茅庐,请出了诸葛亮,局面才开始有了根本性的转变。 诸葛亮初出茅庐,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洞察力。在面对曹操大军的强大压力时,他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。他冷静地分析局势,为刘备制定了一系列精妙的战略。 在赤壁之战前夕,孙刘联军内部对于如何应对曹操的进攻存在着诸多分歧。有人主张正面迎敌,有人则提议退缩求和。此时,诸葛亮站了出来。他手持羽扇,轻轻摇动,目光坚定而深邃。他向众人详细分析了曹操军队的弱点,以及孙刘联军的优势。他指出曹操军队长途跋涉,水土不服,且士兵多有思乡之情,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。而孙刘联军则占据着地利人和,只要策略得当,必能取胜。 众人听了诸葛亮的分析,纷纷点头称是。最终,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,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。 在之后的日子里,无论是夺取荆州,还是谋取益州,诸葛亮总是在关键时刻摇动着他那把标志性的鹅毛扇,提出独到的见解和策略。他的智慧和谋略,让刘备的势力不断壮大。 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,不顾诸葛亮的劝阻,执意发动夷陵之战,最终惨败而归。刘备病逝白帝城,将蜀汉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。 在这艰难的时刻,诸葛亮肩负起了复兴汉室的重任。他对内励精图治,发展生产,整顿吏治;对外则多次出师北伐,试图完成刘备的遗愿。在北伐的过程中,面对曹魏的强大兵力和复杂局势,诸葛亮依旧手摇鹅毛扇,从容应对。他巧设空城计,吓退司马懿的大军;他发明木牛流马,解决了后勤补给的难题。 尽管最终诸葛亮未能实现北伐成功的目标,但他手摇鹅毛扇,智谋过人的形象却深深印刻在人们的心中。他的一生,为后世所称颂,成为了智慧和忠诚的象征。“摇鹅毛扇”这个成语,也因此流传开来,用来形容那些在背后出谋划策、智谋超群的人。

摇鹅毛扇-成语图片

摇鹅毛扇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