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臂之力
成语拼音
- yī bì zhī lì
一臂之力成语解释
- 臂胳膊。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。表示从旁帮一点忙。
典故出处
- 元·李寿卿《伍员吹箫》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报。”
成语典故
- 望孔明助一臂之力,同破曹贼。★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四回
成语造句
- 在我遇到困难时,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给了我一臂之力,让我顺利度过难关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乱世之中,有两个诸侯国常年争斗,战火纷飞,百姓苦不堪言。
其中一个诸侯国名为卫国,卫国的君主卫庄公性格刚愎自用,好大喜功,不断发动对外战争,导致国家国力空虚,民不聊生。而另一个诸侯国名为陈国,陈国的君主陈桓公则是一位明智且有远见的君主,他深知战争带来的只有灾难和痛苦,一直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与卫国的争端。
在卫国,有一位名叫子瞻的将军,他为人正直忠诚,心怀百姓。他多次劝谏卫庄公停止战争,休养生息,然而卫庄公却对他的建议置之不理。子瞻深知,如果战争继续下去,卫国必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。
与此同时,在陈国,有一位名叫公孙宁的大臣。公孙宁心系天下,对卫国百姓的遭遇深感同情。他向陈桓公进言,认为应该帮助卫国摆脱战争的泥潭,实现和平。陈桓公深以为然,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卫国,试图劝说卫庄公停止战争。
然而,卫庄公根本不听从陈国使者的劝告,依然执意要继续征战。子瞻看到卫国的局势日益危急,决定挺身而出,拯救国家和百姓。他秘密与公孙宁取得联系,希望得到陈国的支持。
公孙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子瞻的请求,他向陈桓公禀报后,陈桓公决定派出一支精锐部队,协助子瞻。在陈国军队的帮助下,子瞻成功地发动了一场政变,推翻了卫庄公的统治。
新的卫君继位后,采纳了子瞻的建议,与陈国签订了和平协议,两国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和平。在这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变革中,陈国的援助无疑为子瞻提供了一臂之力,使得他能够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理想,拯救了卫国的百姓,也为两国的和平与繁荣奠定了基础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困难时刻,哪怕是他人的一臂之力,也可能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力量。而心怀正义,相互帮助,更是构建和平与美好的重要基石。
一臂之力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