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臂之力

成語拼音

yī bì zhī lì

一臂之力成語解釋

臂胳膊。指一部分力量或不大的力量。表示從旁幫一點忙。

典故出處

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三折若得此人助我一臂之力,愁甚冤仇不報。”

成語典故

望孔明助一臂之力,同破曹賊。★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四回

成語造句

在我遇到困難時,他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,給了我一臂之力,讓我順利度過難關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亂世之中,有兩個諸侯國常年爭鬥,戰火紛飛,百姓苦不堪言。 其中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,衛國的君主衛莊公性格剛愎自用,好大喜功,不斷髮動對外戰爭,導致國家國力空虛,民不聊生。而另一個諸侯國名爲陳國,陳國的君主陳桓公則是一位明智且有遠見的君主,他深知戰爭帶來的只有災難和痛苦,一直試圖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與衛國的爭端。 在衛國,有一位名叫子瞻的將軍,他爲人正直忠誠,心懷百姓。他多次勸諫衛莊公停止戰爭,休養生息,然而衛莊公卻對他的建議置之不理。子瞻深知,如果戰爭繼續下去,衛國必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。 與此同時,在陳國,有一位名叫公孫寧的大臣。公孫寧心繫天下,對衛國百姓的遭遇深感同情。他向陳桓公進言,認爲應該幫助衛國擺脫戰爭的泥潭,實現和平。陳桓公深以爲然,決定派遣使者前往衛國,試圖勸說衛莊公停止戰爭。 然而,衛莊公根本不聽從陳國使者的勸告,依然執意要繼續征戰。子瞻看到衛國的局勢日益危急,決定挺身而出,拯救國家和百姓。他祕密與公孫寧取得聯繫,希望得到陳國的支持。 公孫寧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子瞻的請求,他向陳桓公稟報後,陳桓公決定派出一支精銳部隊,協助子瞻。在陳國軍隊的幫助下,子瞻成功地發動了一場政變,推翻了衛莊公的統治。 新的衛君繼位後,採納了子瞻的建議,與陳國簽訂了和平協議,兩國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和平。在這場關乎兩國命運的變革中,陳國的援助無疑爲子瞻提供了一臂之力,使得他能夠成功地實現自己的理想,拯救了衛國的百姓,也爲兩國的和平與繁榮奠定了基礎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困難時刻,哪怕是他人的一臂之力,也可能成爲改變局勢的關鍵力量。而心懷正義,相互幫助,更是構建和平與美好的重要基石。

一臂之力-成語圖片

一臂之力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