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门弄斧
成语拼音
- bān mén nòng fǔ
班门弄斧成语解释
-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
典故出处
- 唐·柳宗元《王氏伯仲唱和诗序》:“操斧于班、郢之门,斯强颜耳。”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
成语典故
-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。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,人们叫他“巧人”,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。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,也就是说,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,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,就叫做“鲁班门前弄大斧”,简称“班门弄斧”。这和俗语所说的“关公面前耍大刀”的意思差不多。 其实,“班门弄斧”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。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:“操斧于班郢之门,斯颜耳!”意思是说,在鲁班和郢人(也是一个操斧能手)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,脸皮也太厚了。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。
成语造句
- 他居然在业界权威面前高谈阔论,简直就是班门弄斧。
成语故事
- 从前,有一个年轻的木匠,他自认为技艺高超,无人能及。
有一次,他听说了鲁班的大名,鲁班可是木匠行业中公认的大师级人物。但这个年轻木匠却并不服气,觉得自己未必就比鲁班差。于是,他决定去鲁班的门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技艺,好让众人看看他的厉害。
他来到鲁班家门前,摆开架势,开始展示自己的木工活。他又是锯木头,又是刨木板,忙得不亦乐乎。周围渐渐围拢了一些人,大家看着他的举动,都暗暗摇头。
这时,鲁班从家中走了出来。年轻木匠看到鲁班,不但没有丝毫的畏惧和谦逊,反而更加卖力地表现起来,仿佛在向鲁班示威。鲁班静静地看了一会儿,然后走上前去,拿起年轻木匠正在使用的工具,只几下,就做出了一个极其精巧的木制品,那工艺之精湛,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叹不已。
年轻木匠看着鲁班的杰作,顿时傻眼了。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狂妄和无知。鲁班看着他,语重心长地说:“年轻人,我鲁班从事木匠行业多年,经历过无数的实践和钻研,才有了今天的技艺。而你,仅仅凭借一点小小的本事,就敢在我面前卖弄,这岂不是太不自量力了吗?我们应该尊重前辈的经验和成就,不断学习和进步,而不是盲目自大。”
年轻木匠羞愧地低下了头,他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从此,他收起了那份狂妄,虚心向鲁班和其他前辈学习,努力提升自己的技艺。
正如古人云:“满招损,谦受益。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真正的大师和前辈时,我们要保持谦逊和敬畏的态度。不要像那个年轻木匠一样班门弄斧,自不量力。只有不断学习和进取,我们才能真正提升自己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班门弄斧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