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桑之梦

成语拼音

shēng sāng zhī mèng

生桑之梦成语解释

梦见桑树从井中长出。比喻死期将至

典故出处

晋·陈寿《益都耆旧传》:“何祗梦桑生井中。赵真占曰:‘桑非井中之物,桑字四十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’祗年四十八而卒。”

成语典故

晋朝时期,何祗一天晚上梦见他家的井里长出一棵桑树,觉得奇怪,就去找赵真占卜。赵真占后说:“桑树并不是井里生的东西,桑字四十八,君寿恐不过此。”后来何祗在48岁时果然去世。

成语造句

他总是沉浸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中,仿佛陷入了生桑之梦,难以自拔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名叫庄周的人。 庄周家境贫寒,但他却有着一颗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和思索的心。有一天,庄周在路边的一棵桑树下休憩,疲惫的他不知不觉间进入了梦乡。 在梦中,他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。他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,自由自在地在花丛中飞舞。他感受着微风的吹拂,闻着花朵的芬芳,体验着作为蝴蝶的轻盈与快乐。他完全沉浸在这个蝴蝶的世界里,忘却了自己原本的身份。 不知过了多久,庄周从梦中悠悠醒来。当他起身时,脑海中依然萦绕着梦中那奇妙的情景。他不禁陷入了沉思,开始思考起梦境与现实的关系。他疑惑着,到底是自己刚才在梦中变成了蝴蝶,还是现在的自己是蝴蝶所做的一个梦呢? 这个奇特的经历让庄周感悟颇深,他开始思考人生的种种变幻和不确定性。他意识到,有时候我们所执着的现实,也许并不比一场梦境更加真实。他感慨于世事的无常,如同那虚幻的梦境一般难以捉摸。 后来,庄周将自己的这番感悟和思索与他人分享,他的观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。“生桑之梦”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,它用来比喻人生的虚幻无常,就如同那桑树下的一场梦境。 正如《庄子·齐物论》中所记载:“昔者庄周梦为胡蝶,栩栩然胡蝶也,自喻适志与!不知周也。俄然觉,则蘧蘧然周也。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,胡蝶之梦为周与?周与胡蝶,则必有分矣。此之谓物化。”这正是对庄周这场生桑之梦的生动描述,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时,要保持一颗清醒而豁达的心,不被表象所迷惑,去追寻那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无数的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困惑和思索。他们在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幻时,也会如同庄周一样,感叹命运的无常。然而,正是这种对虚幻与真实的不断探索,推动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。我们从生桑之梦中领悟到的,不仅仅是人生的虚幻,更是对自我和世界的不断重新认识和审视。

生桑之梦-成语图片

生桑之梦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