舍本逐末

成语拼音

shě běn zhú mò

舍本逐末成语解释

舍:舍弃;逐:追求。抛弃根本的、主要的,而去追求枝节的、次要的。比喻不抓根本环节,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。

典故出处

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弃本逐末,耕者不能半,奸邪不可禁,原起于钱。”

成语典故

战国时,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。有一天,齐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。  齐王的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,更没见过赵威后。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是以为很贤德的往后,所以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差事。他想,我作为齐国使者去向赵威后问安,赵威后一定会很高兴。她一高兴,说不定会赏赐一些贵重的小礼品。因此,他觉得此次出使赵国,还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美差呢。这个使者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,终于到了赵国国都邯郸。   邯郸,在齐王使者的想象中是十分美丽的:那雕梁画栋的梳妆楼,那清水碧透的照眉池,那热闹非凡的市桥,那巍峨秀丽的丛台……他听人说过很多很多回,可就是没有见过。因此,一路上盘算着,等办完了公事,一定要好好地看看邯郸,饱饱眼福。  到了邯郸,他直奔赵王城,去问候赵威后。  赵威后果然不负贤名。当齐王的使者被一位美丽的宫娥引进后宫时,赵威后早已端坐在一个绣墩之上等候了。她一身威严正气,满脸的慈祥。以礼拜见之后,齐王使者把随身带来的齐王亲笔信呈给了赵威后。但不知怎的,那赵威后竟然没有先去拆阅齐王的信,却躬身问齐王使者道:“你们齐国今年的收成好吗?”  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  赵威后又问:“黎民百姓好吗?”  “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  赵威后再问:“齐王也很好吗?”  “也很好。”齐王使者答。  齐王使者回答完问话,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是个心直口快的人,心中想什么,便直接问出来:“尊敬的威后,我奉我国大王的旨意,专程向您来问安。照说,您若回问的话,也该先问候我们的大王。可您先问的却是年景和百姓,您怎么把低贱的摆在了前头,而把尊贵的放在了后面呢?”  赵威后笑着说:“话可不能这么说。我之所以先问年景和百姓,后问候你们大王,自有我的道理。”  齐王使者纳闷地问:“什么道理?”  赵威后说道:“你想想看,假如没有好年景,那黎民百姓靠什么活下去呢?假如没有黎民百姓,又哪里有大王呢?所以说,我这样问才合乎情理;不这样问,便是舍本逐末。你说是不是这样呢?”  “这……”齐王的使者哑口无言了。  召见一结束,齐王的使者已经没有心情再去浏览邯郸的美景,便直接回齐国去了。  在归国的路上,齐王的使者一直觉得肩上沉甸甸的。虽说那赵威后什么礼品也没有赐给他,可他并不认为是空手而归。他觉得,赵威后的那有关“舍本逐末”的几句问候,比什么礼品都贵重。

成语造句

做事情如果不注重根本,只是一味地追求细枝末节,那就是舍本逐末,最终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繁华的国度。这个国度里有一位商人,名叫李明。 李明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店铺,售卖着各种各样的商品。他整天忙碌于生意之中,渴望着赚取更多的财富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逐渐陷入了一种奇怪的经营模式。 李明开始过分关注一些表面上能带来短期利益的小事情,而忽略了店铺的根本。比如,他会为了节省一点成本而采购质量稍差的货物,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可能会逐渐失去顾客的信任;他会花大量时间去和供应商讨价还价,却很少去思考如何提升店铺的服务和商品的品质。 有一次,一位老顾客来到店里,对李明说:“你家的商品质量好像不如以前了,我以后可能不会再来了。”李明听了,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,但他并没有太在意,依旧我行我素。 他的好友张峰看到他的做法,多次劝他要重视店铺的根本,不能舍本逐末。张峰引用历史上的例子对他说:“从前有个君王,只注重华丽的宫殿和繁多的娱乐活动,而忽略了农业生产和百姓的生活,最终导致国家衰落。你可不能重蹈覆辙啊。”但李明总是不以为然,觉得张峰过于夸大其词。 就这样,李明的店铺生意逐渐冷清下来,顾客越来越少。而其他注重品质和服务的店铺却生意兴隆。直到这时,李明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错误。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,努力去改变。 他重新审视店铺的经营策略,不再一味追求眼前的小利,而是把重点放在提升商品质量、优化服务和满足顾客需求上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,店铺的生意慢慢有了起色,顾客又重新回来了。 通过这件事,李明深刻地明白了舍本逐末的危害,也明白了只有抓住根本,才能让事业长久发展。从此,他更加用心地经营店铺,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而这个故事也在当地流传开来,成为了人们引以为戒的范例,提醒着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不能舍本逐末,要始终坚守根本,才能走向成功的道路。

舍本逐末-成语图片

舍本逐末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