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人为镜
成语拼音
- yǐ rén wéi jìng
以人为镜成语解释
-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。
典故出处
- 《墨子·非攻中》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。镜于水,见面之容;镜于人,则知吉与凶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唐太宗广纳谏言,能做到以人为镜,反思自身,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的唐朝,有一位皇帝名叫李世民,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开创了贞观之治,使唐朝走向繁荣昌盛。
李世民登基之初,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。国家历经战乱,百废待兴,百姓生活困苦。然而,李世民深知要治理好国家,就必须广纳贤才,虚心纳谏。
在他的朝堂之上,有一位名叫魏征的大臣。魏征为人刚正不阿,直言敢谏,丝毫不畏惧皇帝的权威。起初,李世民对魏征的直言进谏颇感不满,甚至有时会在朝堂上大发雷霆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李世民逐渐认识到魏征的谏言虽然刺耳,却都是出于对国家和百姓的忠诚,以及对自己统治的真诚帮助。
有一次,李世民得到了一只十分美丽的鹞鹰,喜爱至极,便将其放在手臂上玩耍。正当他玩得兴致勃勃之时,忽然远远望见魏征走了过来。李世民深知魏征定会对他玩鹞鹰之事加以劝谏,于是赶忙将鹞鹰藏入怀中。魏征其实早已看到,却故意在奏事时拖延时间。等魏征离开后,李世民再拿出鹞鹰,却发现鹞鹰已经被闷死了。
尽管发生了这样的事,李世民却没有因此而怪罪魏征,反而更加敬重他。因为李世民明白,魏征的直言就如同一面镜子,能够让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,从而改正错误,更好地治理国家。
在魏征去世后,李世民悲痛不已,他感慨地说:“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;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。朕常保此三镜,以防己过。今魏征殂逝,遂亡一镜矣!”
正是因为李世民能够以魏征为镜,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,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,才使得唐朝的政治日益清明,经济逐渐繁荣,文化蓬勃发展。他的“以人为镜”的胸怀和智慧,成为了后世君王治理国家的典范,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传颂千古的佳话。
以人为镜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