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夷攻夷

成语拼音

yǐ yí gōng yí

以夷攻夷成语解释

使夷人自相攻伐。本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实行的一种民族分化政策。晚清时,亦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。

典故出处

《汉书·晁错传》以蛮夷攻蛮夷,中国之形也。”颜师古注不烦华夏之兵,使其同类互相攻击也。”《明史·李材传》给事中唐尧钦等亦言‘材以夷攻夷,功不可泯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是书何以作?曰为以夷攻夷而作。★清·魏源《〈海国图志〉序》

成语造句

在面对外部复杂的局势时,某些国家妄图采取手段,利用他国之间的矛盾,试图以夷攻夷,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中原大地上,各个诸侯国纷争不断,局势错综复杂。 其中有一个实力较为弱小的诸侯国,我们暂且称之为“卫”。卫国地处要冲,周边强国环伺,生存形势极为严峻。 当时,卫国的邻国“郑”国日益强大,对卫国虎视眈眈,时常派兵侵扰边境,掠夺财物和人口。卫国的君主忧心忡忡,苦思应对之策。 在卫国的朝堂上,大臣们纷纷献策。有人主张加强军备,与郑国决一死战;有人则建议与其他诸侯国结盟,共同抵御郑国的威胁。然而,卫国的一位谋士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策略——以夷攻夷。 这位谋士分析道:“郑国的强大,不仅对我们卫国构成威胁,也引起了其周边其他诸侯国的警惕和不安。在郑国的北方,有一个叫‘狄’的部落,他们勇猛善战,但与郑国也素有积怨。我们可以暗中与狄部落取得联系,给予他们一定的支持和好处,挑起他们与郑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。让他们相互攻伐,我们便可坐收渔翁之利。” 卫国君主听后,觉得此计甚妙,便派遣使者秘密前往狄部落。使者向狄部落的首领诉说了郑国的种种恶行,并承诺如果狄部落出兵攻打郑国,卫国将提供物资和情报上的支持。 狄部落首领本就对郑国心怀不满,听闻卫国的提议后,当即决定出兵。郑国万万没有想到,在自己一心图谋扩张的时候,北方的狄部落会突然发动攻击。一时间,郑国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,兵力分散,疲于应对。 卫国则趁着郑国自顾不暇之际,整顿内政,发展经济,增强国力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,郑国在狄部落的攻击下元气大伤,而卫国却得以在这场纷争中保全自身,并逐渐壮大。 然而,“以夷攻夷”之计虽在短期内取得了成效,但从长远来看,也带来了一些隐患。狄部落经过与郑国的战争,势力逐渐壮大,他们的野心不再满足于仅仅攻打郑国,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卫国。 卫国这才意识到,自己当初的策略虽然巧妙地利用了他国之间的矛盾,但也引狼入室,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威胁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复杂的局势中,运用谋略和策略需要谨慎权衡利弊,目光长远。以夷攻夷或许能解一时之困,但也可能引发新的危机和挑战。

以夷攻夷-成语图片

以夷攻夷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