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

成语拼音

shí zhī wú wèi,qì zhī kě xī
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成语解释

味:滋味。吃起来没有滋味,丢掉它又可惜。形容东西无大用处但又舍不得抛弃

典故出处

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夫鸡肋,弃之如可惜,食之无所得,以比汉中,知王欲还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公元217年,夏侯渊被刘备杀死,汉中失守。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,双方对峙几个月,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。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,随口说出“鸡肋”两字,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。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。

成语造句

这道菜吃起来感觉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,实在让人有些纠结。

成语故事

在三国时期,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孙权。曹军与吴军在濡须口一带对峙了很长时间,双方互有胜负,战争陷入了僵持状态。 曹操心中烦闷,一日他乘船在江上巡查,看到对面吴军的阵势严整,心中不禁有些忧虑。他转头问身边的谋士们对当前局势的看法。谋士们也都觉得这场战争打得颇为艰难,一时间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 就在这时,曹操看到桌上摆着一盘炖肉,他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口中,却觉得这肉毫无味道。他放下筷子,叹息道:“如今这场战争,就如同这盘中之肉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啊。”众谋士听了,也都陷入了沉思。 曹操深知,继续打下去,自己的军队将面临巨大的消耗和压力;可是就此放弃,又觉得心有不甘,毕竟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 后来,曹操经过深思熟虑,还是决定暂时退兵。他知道,在目前的形势下,强行进攻未必能取得理想的结果,倒不如先退回北方,养精蓄锐,等待更好的时机。 这场战争虽然没有决出最终的胜负,但“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”这个成语却流传了下来,用来形容一些让人处于两难境地的事物或情况,就如同曹操面对这场战争时的纠结心态一样。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抉择时要谨慎权衡,不可盲目行事,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许多人都曾面临过类似的困境,而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无奈的一种方式。
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-成语图片

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