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声欺人

成语拼音

yīng shēng qī rén

英声欺人成语解释

指非凡人物逞才欺世。

典故出处

明·李攀龙《〈唐诗选〉序》太白纵横,往往强弩之末,间杂长语,英声欺人耳。”

成语典故

总观他的历史题材的剧本,都是针对当时政治形势,有的放矢,不拘泥于历史事实,而随意发挥,虽云自我作古,却非英声欺人。★茅盾《化悲痛为力量》

成语造句

他没有真才实学,却总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,试图英声欺人,可大家早已看透了他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某个朝代,有一个名叫赵括的年轻人。赵括出身将门,自幼熟读兵书,谈论起兵法来头头是道,连他的父亲赵国名将赵奢都难不倒他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括的名声越来越大,周围的人对他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,甚至有人认为他将来必定能超越他的父亲,成为一代名将。然而,赵奢却深知儿子的问题所在。 一次,赵奢与夫人谈论起赵括,忧心忡忡地说道:“兵,死地也,而括易言之。使赵不将括即已,若必将之,破赵军者必括也。”意思是,战争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,可赵括却把它说得轻而易举。倘若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,要是真用了他,使赵国兵败的一定就是他赵括。 后来,秦国攻打赵国,赵国老将廉颇奉命抵御秦军。廉颇深知秦军强大,采取了以守为攻的策略,与秦军对峙,试图拖垮秦军。然而,长时间的对峙让赵王心生不满,认为廉颇胆小怯战,耽误了战机。 此时,赵括的名声在赵王耳中不断响起,众人皆夸赞赵括的军事才能,说他定能击退秦军。赵王最终决定撤下廉颇,任用赵括为将。 赵括上任后,一改廉颇的防守策略,主动出击。他自认为熟读兵法,胸有成竹,却未曾想自己只是纸上谈兵,根本没有实战经验。 秦军得知赵括为将后,暗自高兴,悄悄变换了战术。最终,赵括所率领的赵军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,全军覆没。 赵括空有虚名,自以为凭借名声就能在战场上取胜,却不知真正的战争远比他想象的复杂和残酷。他的“英声”最终欺骗了众人,也害了自己和赵国的数十万将士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切不可被表面的名声所迷惑,真正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才是最为重要的。那些只是夸夸其谈、英声欺人的人,往往在关键时刻会暴露其无能和脆弱,给自身和他人带来巨大的灾难。

英声欺人-成语图片

英声欺人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