唾壶击缺

成语拼音

tuò hú jī quē

唾壶击缺成语解释

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。

典故出处

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豪爽》:“王处仲(王敦)每酒后辄咏‘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壶,壶口尽缺。”

成语典故

晋朝时期,大将军王敦对时局十分关切,常忧国忧民,每次喝完酒后总是吟咏曹操的诗句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壮心不已。”一边吟咏一边用如意敲打唾壶,壶口都给敲破了。

成语造句

他心中愤懑难平,犹如古人那般,激动时不禁像要唾壶击缺一般。

成语故事

在东晋时期,有一位名叫王敦的人物。王敦出身于世家大族,他生性豪爽,且颇具雄心壮志。 当时的东晋王朝,局势复杂多变。王敦手握重兵,权势日盛。他常常心怀壮志,渴望能有更大的作为。 有一次,王敦在军帐中与部下商议军国大事。众人对当前局势各抒己见,讨论十分热烈。王敦心中有着诸多的想法和计划,然而现实中的种种阻碍和困难让他感到愤懑不已。 随着讨论的深入,王敦心中的郁闷情绪愈发浓烈。他回想起自己的雄心壮志与现实的落差,不禁怒从心头起。他顺手拿起身边的唾壶,用力地向地上砸去,一下又一下,仿佛要将心中的所有不满都发泄出来。每砸一下,他都觉得心中的郁闷能减轻一分。那唾壶在他的重击下,很快就出现了许多缺口。 周围的部下们都被王敦的举动所震惊,但他们也理解王敦心中的无奈和愤懑。王敦的这种行为,渐渐在军中流传开来,“唾壶击缺”这个词语也就此诞生。 王敦的行为虽然有些过激,但也反映出了他对当时局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。他的这种不甘和壮志,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着他的部下们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“唾壶击缺”这个成语成为了形容人们心怀壮志、发泄愤懑情绪的一种象征。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些有抱负、有理想的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挣扎与不甘。就如同王敦一样,尽管他的行为方式可能存在争议,但他的雄心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是不可忽视的。这个成语也提醒着我们,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,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挫折和阻碍,但我们不能放弃心中的信念和追求,要像王敦一样,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决心。

唾壶击缺-成语图片

唾壶击缺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