唾壺擊缺
成語拼音
- tuò hú jī quē
唾壺擊缺成語解釋
- 形容心情憂憤或感情激昂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豪爽》:“王處仲(王敦)每酒後輒詠‘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’。以如意打唾壺,壺口盡缺。”
成語典故
- 晉朝時期,大將軍王敦對時局十分關切,常憂國憂民,每次喝完酒後總是吟詠曹操的詩句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敲打唾壺,壺口都給敲破了。
成語造句
- 他心中憤懣難平,猶如古人那般,激動時不禁像要唾壺擊缺一般。
成語故事
- 在東晉時期,有一位名叫王敦的人物。王敦出身於世家大族,他生性豪爽,且頗具雄心壯志。
當時的東晉王朝,局勢複雜多變。王敦手握重兵,權勢日盛。他常常心懷壯志,渴望能有更大的作爲。
有一次,王敦在軍帳中與部下商議軍國大事。衆人對當前局勢各抒己見,討論十分熱烈。王敦心中有着諸多的想法和計劃,然而現實中的種種阻礙和困難讓他感到憤懣不已。
隨着討論的深入,王敦心中的鬱悶情緒愈發濃烈。他回想起自己的雄心壯志與現實的落差,不禁怒從心頭起。他順手拿起身邊的唾壺,用力地向地上砸去,一下又一下,彷彿要將心中的所有不滿都發泄出來。每砸一下,他都覺得心中的鬱悶能減輕一分。那唾壺在他的重擊下,很快就出現了許多缺口。
周圍的部下們都被王敦的舉動所震驚,但他們也理解王敦心中的無奈和憤懣。王敦的這種行爲,漸漸在軍中流傳開來,“唾壺擊缺”這個詞語也就此誕生。
王敦的行爲雖然有些過激,但也反映出了他對當時局勢的不滿和對未來的渴望。他的這種不甘和壯志,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勵着他的部下們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“唾壺擊缺”這個成語成爲了形容人們心懷壯志、發泄憤懣情緒的一種象徵。它讓我們看到了那些有抱負、有理想的人在面對困境時的掙扎與不甘。就如同王敦一樣,儘管他的行爲方式可能存在爭議,但他的雄心和對改變現狀的渴望是不可忽視的。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,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,我們或許會遇到各種挫折和阻礙,但我們不能放棄心中的信念和追求,要像王敦一樣,敢於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決心。
唾壺擊缺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