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翁得利
成语拼音
- yú wēng dé lì
渔翁得利成语解释
- 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。同渔人得利”。
典故出处
- 无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两家公司激烈竞争之时,另一家小型企业趁势崛起,最终渔翁得利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两个相邻的国家,分别是赵国和燕国。这两个国家实力相当,时常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而发生冲突。
有一年,赵国和燕国之间的矛盾再度激化,双方都决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来解决争端。赵国派出了精锐的部队,由经验丰富的将领率领,士气高昂,一心想要击败燕国,扩大自己的疆域。燕国也不甘示弱,全国上下积极备战,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,准备为国家的荣誉而战。
战争一开始,双方打得难解难分,战场上硝烟弥漫,尸横遍野。赵国的军队凭借着强大的战斗力,逐渐占据了上风,燕国的防线开始出现漏洞。然而,燕国的将士们并没有退缩,他们顽强抵抗,与赵国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。
就在两国军队打得不可开交之时,在他们的边境地区,有一个小部落。这个部落的首领是一个聪明且有野心的人,他看到赵国和燕国陷入了长期的战争消耗中,国力逐渐衰退,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,可以趁机扩张自己的势力。
于是,这个部落首领开始悄悄地招募士兵,训练军队,准备在赵国和燕国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手。他时刻关注着两国战争的局势,等待着最佳的时机。
经过长时间的激烈战斗,赵国和燕国的军队都疲惫不堪,资源也消耗殆尽。就在这时,那个小部落的军队突然出击,如猛虎下山一般,迅速占领了赵国和燕国的一些边境城镇。赵国和燕国的军队因为长期作战,已经无力抵抗这支突如其来的生力军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被侵占。
最终,赵国和燕国在这场战争中都没有获得胜利,反而让那个小部落渔翁得利,趁机崛起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利益冲突和争斗时,往往会有第三方趁虚而入,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处。所以,我们在处理问题和争端时,要保持冷静和理智,避免让他人有机可乘。正如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中所说:“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谓鹬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鹬。’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这便是“渔翁得利”的最好例证。
渔翁得利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