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翁得利

成語拼音

yú wēng dé lì

漁翁得利成語解釋

趁着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。同漁人得利”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兩家公司激烈競爭之時,另一家小型企業趁勢崛起,最終漁翁得利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兩個相鄰的國家,分別是趙國和燕國。這兩個國家實力相當,時常爲了爭奪領土和資源而發生衝突。 有一年,趙國和燕國之間的矛盾再度激化,雙方都決定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來解決爭端。趙國派出了精銳的部隊,由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,士氣高昂,一心想要擊敗燕國,擴大自己的疆域。燕國也不甘示弱,全國上下積極備戰,士兵們個個摩拳擦掌,準備爲國家的榮譽而戰。 戰爭一開始,雙方打得難解難分,戰場上硝煙瀰漫,屍橫遍野。趙國的軍隊憑藉着強大的戰鬥力,逐漸佔據了上風,燕國的防線開始出現漏洞。然而,燕國的將士們並沒有退縮,他們頑強抵抗,與趙國軍隊展開了殊死搏鬥。 就在兩國軍隊打得不可開交之時,在他們的邊境地區,有一個小部落。這個部落的首領是一個聰明且有野心的人,他看到趙國和燕國陷入了長期的戰爭消耗中,國力逐漸衰退,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可以趁機擴張自己的勢力。 於是,這個部落首領開始悄悄地招募士兵,訓練軍隊,準備在趙國和燕國兩敗俱傷的時候出手。他時刻關注着兩國戰爭的局勢,等待着最佳的時機。 經過長時間的激烈戰鬥,趙國和燕國的軍隊都疲憊不堪,資源也消耗殆盡。就在這時,那個小部落的軍隊突然出擊,如猛虎下山一般,迅速佔領了趙國和燕國的一些邊境城鎮。趙國和燕國的軍隊因爲長期作戰,已經無力抵抗這支突如其來的生力軍,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領土被侵佔。 最終,趙國和燕國在這場戰爭中都沒有獲得勝利,反而讓那個小部落漁翁得利,趁機崛起。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利益衝突和爭鬥時,往往會有第三方趁虛而入,獲得意想不到的好處。所以,我們在處理問題和爭端時,要保持冷靜和理智,避免讓他人有機可乘。正如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中所說:“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鷸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。’蚌亦謂鷸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即有死鷸。’兩者不肯相舍,漁者得而並禽之。”這便是“漁翁得利”的最好例證。

漁翁得利-成語圖片

漁翁得利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