渔翁之利

成语拼音

yú wēng zhī lì

渔翁之利成语解释

犹言渔人之利。

典故出处

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一回甲午为日本侵我东三省,俄、德出为调停,借收渔翁之利,大局又为之一变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在这场商业竞争中,双方拼得你死我活,结果第三方趁机坐收渔翁之利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两个相邻的国家,分别是赵国和燕国。这两个国家时常因为边境的领土问题而发生争端,百姓们深受其苦。 赵国的国君自认为国力强盛,决定对燕国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,企图一举占领燕国的领土,扩张自己的疆域。燕国国君深知赵国的强大,但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,也不得不积极备战。 战争爆发后,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资源。战场上,士兵们奋勇杀敌,战火纷飞,尸横遍野。然而,这场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,双方都陷入了僵局,国力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损耗。 在这个时候,有一个位于两国边境的小城邦。城邦的首领是一个非常聪明且有远见的人,他看到了赵国和燕国之间的这场战争,心中有了自己的盘算。 他没有选择支持任何一方,而是让自己的城邦保持中立。他一方面积极储备粮食和物资,另一方面加强城邦的防御工事。 随着战争的持续,赵国和燕国的国力逐渐空虚,士兵们疲惫不堪,百姓们怨声载道。而这个小城邦,却因为准备充分,在战火中得以安然无恙。 当赵国和燕国终于意识到这场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,想要停止战争的时候,他们才发现,那个一直置身事外的小城邦已经变得强大起来。 由于赵国和燕国在战争中消耗了太多的力量,而小城邦却养精蓄锐,实力大增。最终,这个小城邦利用赵燕两国的争斗,坐收了渔翁之利,成为了这一地区的强国。 在历史的长河中,类似这样“渔翁之利”的故事并不少见。比如在三国时期,曹操、刘备和孙权三方势力相互争斗,而一些较小的势力则在一旁观察局势,寻找机会发展自己。最终,司马家族在各方势力相互削弱的情况下崛起,建立了晋朝。 这也告诉我们,在面对复杂的局势和激烈的竞争时,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和争斗,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明智的决策,否则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人坐收渔翁之利。

渔翁之利-成语图片

渔翁之利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