螳螂捕蝉

成语拼音

táng láng bǔ chán

螳螂捕蝉成语解释

蝉:知了。螳螂捉蝉,不知潜在危险。比喻目光短浅

典故出处

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》:“螳螂捕蝉,志在有利,不知黄雀在后啄之。”

成语典故

春秋时期,吴王寿梦要攻打楚国,并禁止大臣提反对意见,有一个大臣的儿子听说后,带上弹弓到王宫花园去打鸟。吴王问他干什么,他说在看螳螂捕树上的蝉,而黄雀在后面等着吃螳螂。吴王觉得自己的处境同螳螂差不多,就只好取消计划。

成语造句

树林中一只螳螂正悄悄靠近蝉,准备发动攻击,完全没意识到身后还有一只黄雀在虎视眈眈,真是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啊。

成语故事

春秋时期,各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兼并。吴国的国王阖闾野心勃勃,想要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。 在吴国的王宫花园里,有一棵高大的树木。一天,吴王阖闾带着一群大臣在花园中游玩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,形成一片片光影。吴王看到一只蝉正趴在树枝上,贪婪地吸食着树汁,发出响亮的鸣叫声。而在蝉的身后,有一只螳螂正悄悄地靠近,它举起那锋利的前爪,准备捕捉蝉。然而,螳螂却没有注意到,在它的身后,有一只黄雀正虎视眈眈地盯着它,也准备随时发动攻击。 吴王看到这一幕,心中若有所思。他的大臣伍子胥看出了吴王的心思,上前说道:“大王,您看这蝉只知贪图眼前的利益,却没有察觉身后的危险;螳螂一心想着捕捉蝉,也忽视了黄雀的存在;而黄雀同样只看到了螳螂,没有意识到我们的存在。这就如同我们在争夺天下时,只看到眼前的目标,而忽略了潜在的威胁啊。” 吴王恍然大悟,他想到自己一心想要攻打楚国,却没有考虑到其他诸侯国可能会趁虚而入。如果自己贸然出兵,很可能会陷入困境。于是,吴王打消了立刻攻打楚国的念头,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。 后来,吴王阖闾在伍子胥等大臣的辅佐下,更加谨慎地处理国家事务。他们在扩张势力的同时,也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向,避免被其他国家所算计。最终,吴国逐渐强大起来,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诸侯国。 “螳螂捕蝉”这个成语,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演变而来的。它告诫人们在追求目标的时候,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忽视了背后可能存在的危险。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,全面地考虑问题,才能避免陷入困境,取得更好的成果。正如《后汉书·丁鸿传》中所说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销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我们要懂得防患于未然,不能像故事中的蝉、螳螂和黄雀一样,只顾及眼前,而忽略了潜在的危机。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足,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。

螳螂捕蝉-成语图片

螳螂捕蝉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