质非文是
成语拼音
- zhì fēi wén shì
质非文是成语解释
- 徒有华美的外表,而无相应的实质。
典故出处
- 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其文是也,其质非也……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一件物品不能只看外表华丽,内在却毫无价值,就像有些东西看似质非文是,其实根本不实用。
成语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,名叫华国。华国的国君名叫卫君,他治下的国家商业发达,百姓安居乐业。
在卫君的朝堂之上,有两位大臣,分别是李臣和王臣。李臣饱读诗书,才华横溢,出口成章,且为人正直,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谋划策。而王臣呢,虽腹内草莽,却巧舌如簧,善于揣摩卫君的心思,常常凭借花言巧语获取卫君的欢心。
有一次,华国面临一场重大的决策,关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。李臣经过深入的调研和思考,提出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方案。他详细地阐述了方案的优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,并给出了应对之策。然而,王臣却在一旁冷嘲热讽,指责李臣的方案过于复杂,耗费国力。
王臣凭借自己的口才,将一个看似简单却实则空洞无物的计划说得天花乱坠。卫君被王臣的言辞所迷惑,竟认为李臣的方案质非文是,而对王臣的计划大加赞赏。
就这样,华国按照王臣的计划行事。起初,似乎一切顺利,卫君还为此沾沾自喜,认为自己的决策英明无比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问题逐渐暴露出来。由于王臣的计划缺乏实际的考量和长远的规划,国家陷入了困境,经济衰退,民生凋敝。
卫君这才如梦初醒,意识到自己当初错怪了李臣,王臣那看似华丽的计划不过是质非文是。可惜此时已经为时已晚,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各种言论和方案时,我们不能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,而应深入探究其本质和实际可行性,以免做出错误的判断,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。就如同《论语》中所说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我们要学会分辨真正有价值的东西,不被虚有其表的事物所蒙蔽。
质非文是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