質非文是

成語拼音

zhì fēi wén shì

質非文是成語解釋

徒有華美的外表,而無相應的實質。

典故出處

漢·揚雄《法言·吾子》其文是也,其質非也……羊質而虎皮,見草而說,見豺而戰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一件物品不能只看外表華麗,內在卻毫無價值,就像有些東西看似質非文是,其實根本不實用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有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度,名叫華國。華國的國君名叫衛君,他治下的國家商業發達,百姓安居樂業。 在衛君的朝堂之上,有兩位大臣,分別是李臣和王臣。李臣飽讀詩書,才華橫溢,出口成章,且爲人正直,一心爲國家的繁榮富強出謀劃策。而王臣呢,雖腹內草莽,卻巧舌如簧,善於揣摩衛君的心思,常常憑藉花言巧語獲取衛君的歡心。 有一次,華國面臨一場重大的決策,關乎國家未來的發展方向。李臣經過深入的調研和思考,提出了一項切實可行的方案。他詳細地闡述了方案的優勢和可能面臨的挑戰,並給出了應對之策。然而,王臣卻在一旁冷嘲熱諷,指責李臣的方案過於複雜,耗費國力。 王臣憑藉自己的口才,將一個看似簡單卻實則空洞無物的計劃說得天花亂墜。衛君被王臣的言辭所迷惑,竟認爲李臣的方案質非文是,而對王臣的計劃大加讚賞。 就這樣,華國按照王臣的計劃行事。起初,似乎一切順利,衛君還爲此沾沾自喜,認爲自己的決策英明無比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問題逐漸暴露出來。由於王臣的計劃缺乏實際的考量和長遠的規劃,國家陷入了困境,經濟衰退,民生凋敝。 衛君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當初錯怪了李臣,王臣那看似華麗的計劃不過是質非文是。可惜此時已經爲時已晚,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各種言論和方案時,我們不能被表面的華麗所迷惑,而應深入探究其本質和實際可行性,以免做出錯誤的判斷,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。就如同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巧言令色,鮮矣仁。”我們要學會分辨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不被虛有其表的事物所矇蔽。

質非文是-成語圖片

質非文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