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吐哺

成语拼音

zhōu gōng tǔ bǔ

周公吐哺成语解释

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。

典故出处

《史记·鲁周公世家》周公戒伯禽曰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亦不贱矣。然我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子之鲁,慎无以国骄人。’”

成语典故

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★三国·魏·曹操《短歌行》

成语造句

为了吸引人才,这位领导者效仿古人,礼贤下士,营造出一种求贤若渴的氛围,真可谓是周公吐哺。

成语故事

在久远的古代,周王朝初建之时,周公姬旦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仁德。 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,他在周武王去世后,肩负起了辅佐年幼的周成王治理国家的重任。周公旦深知,要想让国家长治久安,就必须广纳贤才。 当时,周公旦为了招揽天下贤士,常常夜以继日地操劳。有时,他正在吃饭,刚吃到嘴里的饭菜,只要听到有贤士来访,便会立刻把口中的食物吐出来,匆忙起身去接见,唯恐因为自己的耽搁而错失了贤才。 周公旦对待贤才的态度,让许多有才华和抱负的人深受感动,纷纷前来投靠。在周公旦的努力下,周王朝吸引了众多的贤能之士,他们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,尽心尽力。 在一次与大臣们的交谈中,周公旦曾感慨地说:“吾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吾于天下亦不贱矣。然吾一沐三捉发,一饭三吐哺,起以待士,犹恐失天下之贤人。”意思是,他作为文王的儿子、武王的弟弟、成王的叔父,身份尊贵,但为了能及时接待贤士,他洗发时多次挽住头发停下来,吃饭时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,就是担心错过了贤能之人。 正是因为周公旦这种礼贤下士、求贤若渴的精神,使得周王朝在初期能够稳定发展,政治清明,社会秩序井然。周公旦的“吐哺”之举,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,也成为了统治者们效仿的典范。 三国时期,曹操在他的《短歌行》中就曾写道:“周公吐哺,天下归心。”表达了他渴望像周公旦那样,招揽天下英才,成就一番大业的雄心壮志。 周公吐哺的故事,不仅展现了周公旦个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的政治智慧,更成为了中华民族尊重人才、重视人才的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它提醒着后世的人们,要想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,就必须以真诚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人才,广纳贤才,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。

周公吐哺-成语图片

周公吐哺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