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郐无讥
成语拼音
- zì kuài wú jī
自郐无讥成语解释
- 表示自此以下的不值得评论。同自郐以下”。
典故出处
- 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[吴公子札]请观欲周乐,使工为之歌《周南》、《召南》,曰‘美哉!始基之矣,犹未也,然勤而不怨矣。’……自郐以下无讥焉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双谁似黄郎子,自郐无讥,月满星稀,想见歌场夜打围。★宋·张孝祥《丑奴儿》词
成语造句
- 对于那些水平很低的作品,我们实在无需过多评价,正所谓自郐无讥。
成语故事
- 在春秋时期,诸侯纷争,天下大乱。各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、人口和资源,时常发生战争和冲突。
当时,有一个小国名叫郐国。郐国地狭人少,国力微弱,在众多强国的夹缝中艰难生存。然而,郐国的国君却不思进取,整日沉迷于酒色之中,不理朝政。大臣们也大多阿谀奉承,贪污腐败,致使国家政治黑暗,民不聊生。
有一位贤士,名叫子产。他心怀天下,对郐国的现状深感忧虑。他多次向国君进谏,希望国君能够励精图治,改革弊政,重振国威。然而,国君却对他的忠言置若罔闻,甚至对他加以迫害。
子产无奈之下,离开了郐国。他四处游历,希望能找到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抱负的国家。在他的旅途中,他见识到了许多国家的兴衰荣辱,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治国之道的重要性。
后来,子产来到了郑国。郑国的国君郑简公慧眼识珠,对他委以重任。子产在郑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使得郑国的政治清明,经济繁荣,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。
与此同时,郐国却依然沉浸在腐败和堕落之中。最终,郐国被周边的强国所灭,成为了历史的尘埃。
当人们谈论起郐国的灭亡时,无不感慨万千。子产曾对人说:“郐国之亡,乃自取灭亡也。其国君昏庸无道,大臣贪污腐败,百姓生活困苦,如此国家,焉能不亡?”
从此,“自郐无讥”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。它用来形容那些不值得评论、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。就如同郐国一般,由于自身的腐朽和堕落,已经到了无需批评指责的地步。
在历史的长河中,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类似郐国的例子。一个国家、一个组织或者一个人,如果不能自我反省,不断进取,而是沉迷于安逸和享乐,最终必然走向衰败和灭亡。这也警示着我们,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断努力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自郐无讥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