委靡不振

成语拼音

wěi mǐ bù zhèn

委靡不振成语解释

委靡:也作“萎靡”,颓丧。形容精神不振,意志消沉。

典故出处

唐·韩愈《送高闲上人序》:“颓堕委靡,溃败不可收失。”

成语典故

公元1125年,金军大举南下进攻北宋,燕京守将郭药师投敌,黄河守将梁方平脱逃,直逼北宋都城东京,宋徽宗将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赵桓,自己逃到镇江。大臣杨时上书说:“大敌当前必须振奋精神抗击金人入侵,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灭亡。”。

成语造句

他最近经历了一些挫折,整个人变得委靡不振,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。

成语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个国家名叫卫国。卫国曾经也有过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各种问题逐渐浮现。 当时,卫国的国君整日沉迷于享乐,不理朝政,对国家的事务漠不关心。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纷效仿国君,开始变得慵懒懈怠,不再积极处理政务。百姓们生活困苦,怨声载道,然而却无人愿意站出来改变这一局面。 在这种情况下,卫国的国力日益衰退。周边的国家看到卫国如此衰败,纷纷开始觊觎它的领土和财富,不断地对卫国进行侵扰。而卫国的军队由于长期缺乏训练和管理,士兵们也变得萎靡不振,毫无斗志。 有一位忠诚的大臣名叫子路,他看到国家陷入如此困境,心急如焚。他多次向国君进谏,希望国君能够振作起来,重新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。然而,国君却对他的谏言充耳不闻,依旧我行我素。 子路无奈之下,决定自己行动起来。他四处奔走,呼吁大臣们和百姓们团结起来,共同抵抗外敌的入侵。可是,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委靡不振的状态,根本不愿意做出改变。 就在卫国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,子路挺身而出,带领着一小部分愿意追随他的士兵,与外敌展开了殊死搏斗。尽管他们奋勇抵抗,但由于寡不敌众,最终还是失败了。 卫国最终被其他国家吞并,曾经辉煌的国家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。而“委靡不振”这个成语,也成为了形容人们精神颓废、毫无斗志的代名词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如果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奋发图强的斗志,那么等待它的必将是衰败和灭亡。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醒,以史为鉴,不断进取,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委靡不振-成语图片

委靡不振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