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命是从
成语拼音
- wéi mìng shì cóng
唯命是从成语解释
- 是命令就服从,不敢有半点违抗。
典故出处
- 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今周与四国服事君王,将唯命是从,岂其爱鼎?”
成语典故
- 公元前597年,楚庄王亲自率领大军讨伐郑国。三个月后便攻破了郑国都城。郑襄公出于无奈,只好裸露上身,牵着一只羊向楚庄王求饶说:“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,令大王生气,这都是我的罪过。今后,大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。只要大王不灭郑国,让郑国像您的众多属国一样服侍您,这就是您的恩惠了,也是我的心愿。我大胆的说出心里话,请大王决定吧。” 楚王看到郑伯的可怜相,认为郑王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,就下令退兵,允许郑国求和,还与郑国订立了盟约。
成语造句
- 他对老板的要求几乎是唯命是从,从来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郑国的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。在他的统治下,郑国日益强盛。
郑庄公手下有一位大臣,名叫祭仲。祭仲对郑庄公忠心耿耿,凡事唯命是从。有一次,郑庄公想要扩张领土,便将目光瞄准了邻国许国。许国虽然是个小国,但也有着自己的防御力量。
郑庄公决定派大军攻打许国,他任命祭仲为统帅。祭仲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令,带领郑国军队出征。在战场上,祭仲身先士卒,指挥有方,郑国军队势如破竹,很快就逼近了许国的都城。
许国国王见大势已去,便出城投降。郑庄公非常高兴,对祭仲大加赞赏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郑庄公对祭仲的信任逐渐发生了变化。郑庄公开始担心祭仲权力过大,会对自己的统治造成威胁。
有一天,郑庄公找了个借口,免去了祭仲的职务。祭仲虽然心中感到委屈,但他依然对郑庄公唯命是从,没有丝毫的反抗。他默默地离开了朝堂,回到了家中。
祭仲的离去让郑国的局势发生了一些变化,一些心怀叵测的人开始蠢蠢欲动。郑庄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,但他又拉不下脸来重新召回祭仲。
在这个关键时刻,祭仲展现出了他的忠诚和大度。他主动找到郑庄公,表示愿意继续为郑国效力,并且依然会唯命是从。郑庄公深受感动,重新任命祭仲为大臣。
在祭仲的辅佐下,郑国继续保持着繁荣和稳定。祭仲的唯命是从并不是盲目地听从,而是基于他对郑国的忠诚和对郑庄公的敬重。他明白,只有团结一致,郑国才能在诸侯中立足。
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,唯命是从在某些情况下并非是坏事。当一个人对君主或上级有着坚定的忠诚和信任时,唯命是从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,推动事业的发展。但同时,也不能盲目地唯命是从,需要在忠诚的基础上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断,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。正如祭仲一样,他的唯命是从为郑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,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。
唯命是从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