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收渔利
成语拼音
- zuò shōu yú lì
坐收渔利成语解释
-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。
典故出处
- 《战国策·燕策二》今者臣来,过易水,蚌方出曝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拑其喙。……两者不肯相舍,渔者得而并禽之。”
成语典故
- 无
成语造句
- 在这场商业竞争中,他没有参与激烈的角逐,而是静待时机,企图坐收渔利。
成语故事
- 在战国时期,齐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六国联合对抗强大的秦国。各国之间既有着共同的敌人,又存在着各自的利益考量和矛盾。
当时,秦国与齐国的实力最为强大。秦国想要逐个击破六国,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。而齐国呢,在最初阶段采取了一种相对保守和观望的态度,企图在其他五国与秦国的争斗中保持自身实力,等待时机,坐收渔利。
秦国深知齐国的心思,于是派遣谋士张仪前往齐国游说齐王。张仪巧舌如簧,对齐王说:“如今六国合纵,看似团结,实则各怀心思。齐国国力强盛,但若参与这场战争,必然会损耗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。而秦国与其他五国交战,无论最终结果如何,齐国都可安然无恙,甚至能在战后获取更多的利益。”齐王听了,觉得张仪所言不无道理,于是决定暂不参与合纵抗秦之事。
然而,事情的发展并未如齐王所预期的那样。秦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出色的战略,先后击败了韩、赵、魏三国。燕国和楚国也在战争中遭受重创,国力大减。
当其他五国被秦国削弱之后,齐国才发现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秦国没有了其他对手的牵制,立即将矛头指向了齐国。此时的齐国,由于长期没有参与战争,军队缺乏实战经验,战备松弛。面对秦国的大军压境,齐国根本无力抵抗。
最终,齐国被秦国所灭。齐王这才恍然大悟,后悔当初不该听信张仪的谗言,只想着坐收渔利,结果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。
这个故事警示后人,在面对共同的困难或挑战时,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,采取投机取巧的方式,否则很可能会因小失大,遭受惨重的损失。我们应当团结协作,共同应对,才能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。
坐收渔利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