蜗角之争
成语拼音
- wō jiǎo zhī zhēng
蜗角之争成语解释
- 比喻为了极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争执。
典故出处
- 《庄子·则阳》:“有国于蜗之左角者,曰触氏,有国于蜗之右角者,曰蛮氏,时相与争地而战,伏尸数万,逐北,旬有五日而后反。”
成语典故
- 传说古代有一只蜗牛的两个触角上有两个小国,左边的叫触氏国,右边的叫蛮氏国。两个国家因为争夺地盘而经常发生战争,有时竟伏尸百万,血流成河,造成民不聊生,怨声载道,蜗牛因此而丧失触觉功能。
成语造句
- 在利益面前,有些人常常陷入蜗角之争,却忽略了更重要的东西。
成语故事
- 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两个国家,一个是魏国,一个是齐国。魏国实力较为强大,常常欺压周边的小国。
有一天,魏国的将军和大臣们在朝堂上商议如何扩张领土。其中一位大臣提议进攻齐国,他认为齐国地大物博,若是能占领齐国,魏国将会变得更加强盛。于是,魏国决定发动战争。
齐国得知魏国的企图后,全国上下一片紧张。齐王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。其中有一位智慧的大臣站出来说:“大王,魏国虽然强大,但我们不能轻易屈服。我们可以运用智慧和策略来应对这场危机。”
齐王点头表示赞同,问这位大臣有什么好的办法。大臣说:“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魏国,与他们进行谈判,尽量拖延时间。同时,我们在国内积极备战,加强军事力量。”齐王采纳了大臣的建议,派遣了使者前往魏国。
魏国的国王见到齐国使者后,傲慢地说:“你们齐国必须向我们魏国投降,否则我们将发动战争,踏平你们的国家。”齐国使者不卑不亢地回答:“尊敬的魏王,战争只会给两国人民带来灾难。我们齐国愿意与魏国和平共处,共同发展。”
魏王听后哈哈大笑,说:“和平共处?那是不可能的,我们魏国要称霸天下。”使者继续说道:“大王,您可知道,这世间的土地和资源是无穷无尽的,而我们两国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争斗,就如同在蜗牛的角上争夺一样,是多么的可笑和愚蠢啊。”
魏王听了使者的话,陷入了沉思。他开始思考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后果。最终,魏王决定暂时放弃进攻齐国,两国通过谈判达成了和平协议。
这场危机就这样化解了,而“蜗角之争”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。它提醒人们,不要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而争斗不休,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胸怀来看待世界,避免陷入无意义的纷争之中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有太多这样的例子,那些为了一时之利而争得头破血流的人,往往最终都没有好的结局。而那些懂得退让和妥协,以大局为重的人,却能够在复杂的局势中立足并发展壮大。正如齐国的那位智慧大臣和使者,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战争,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和平与安宁。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放下那些不必要的争执和纷争,珍惜和平与和谐的生活环境,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世界。
蜗角之争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