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礼后兵

成语拼音

xiān lǐ hòu bīng

先礼后兵成语解释

礼:礼貌;兵:武力。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,如果行不能,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。

典故出处
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”

成语典故

曹操成气候之后,派人去琅琊接父亲曹嵩。曹嵩路过陶谦那里的时候,陶谦招待了他,并且派张颌带军护送。护送的当天晚上,寄宿在一古庙,张颌及其军士睡在外面保护,恰巧天下雨,士兵有怨言,生了抢夺曹家辎重之心,结果曹嵩被杀。  曹操以陶谦纵容手下杀害父亲,想报杀父之仇,起兵讨伐。陶谦势力小,求助于孔融,结果孔融救他没救成,也被困了。孔融手下太史慈单枪匹马杀出城,求助刘备相救。刘备于是去找公孙瓒借了3000兵,来救孔融。  曹操得到信,大怒,欲讨伐刘备。曹操的谋士郭嘉说了这么句话:刘备远来救援,先礼后兵,主公当用好言答之,以慢备心,然后进兵攻城,城可破也。

成语造句

与人交往时,遇到矛盾不要急于采取强硬手段,可以先尝试沟通交流,实在不行再考虑其他办法,毕竟先礼后兵才是明智之举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,有两个诸侯国相邻,分别是郑国和宋国。郑国的国君郑庄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,而宋国的君主宋殇公则相对平庸一些。 有一次,郑国和宋国因为边界的一块土地产生了纠纷。郑庄公认为那块土地一直以来都是郑国的领土,而宋殇公则坚称那是宋国的地盘。双方僵持不下,矛盾日益激化。 郑庄公一开始并不想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,他觉得战争会给两国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。于是,他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宋国,希望能够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争端。使者带着郑庄公的诚意和善意来到了宋国的王宫,向宋殇公阐明了郑国的立场和诉求,并表示愿意做出一定的让步,以维护两国之间的和平与友好。 然而,宋殇公却被一些奸臣所蛊惑,他认为郑国是在示弱,是害怕宋国的强大。于是,他不仅拒绝了郑国使者的提议,还对使者进行了羞辱和斥责。使者无奈,只得返回郑国向郑庄公禀报。 郑庄公得知宋国的态度后,感到非常失望和愤怒。他意识到,通过和平手段已经无法解决问题,必须采取强硬的措施。于是,他开始筹备战争,召集了国内的精兵强将,准备对宋国发动进攻。 在出征前,郑庄公对将士们说:“我们原本是希望通过先礼后兵的方式来解决与宋国的争端,但是宋国却不识好歹,拒绝了我们的善意。现在,我们别无选择,只能用武力来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和尊严。”将士们听后,士气高昂,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而战。 郑国的军队如猛虎下山一般冲向宋国,宋国的军队由于毫无准备,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,节节败退。郑庄公带领着军队一路追杀,最终占领了宋国的大片领土。 这场战争让郑国的威望大增,而宋国则陷入了困境。宋殇公也为自己的愚蠢和傲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处理问题时,我们应该首先尝试通过和平、友好的方式来解决,做到先礼后兵。如果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善意和诚意,那么就可以避免冲突和战争,实现双赢的局面。但如果对方冥顽不灵,不知好歹,那么我们也不能一味地退让和妥协,必须要采取果断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。就如同郑庄公一样,在尝试了和平手段无果后,果断地选择了战争,最终取得了胜利。同时,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,在面对他人的善意和诚意时,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态度,不要轻易地拒绝和伤害他人,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。

先礼后兵-成语图片

先礼后兵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