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师动众

成语拼音

xīng shī dòng zhòng

兴师动众成语解释

兴:发动;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

典故出处

《吴子·励士》:“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”

成语典故

战国时期,魏国西河太守吴起与魏武侯魏击谈论怎样才能做到战无不胜,吴起就用兵经验发表看法,君主要倚仗:将军在战场发号施令军士愿意听从,将军兴师动众作战,士卒愿意出征,到了战场,士兵不怕死,要奖罚分明。

成语造句

为了找到那只丢失的小猫,他竟然兴师动众地发动了好多人一起帮忙寻找。

成语故事

在古代的一个国度里,有一位国王,他性格冲动且好大喜功。 有一次,边境传来消息,说是邻国的一些牧民偶尔越境放牧。这本是一件可以通过和平协商解决的小事情,但这位国王却觉得这是邻国对自己国家的挑衅。他未经深思熟虑,便决定要对邻国兴师动众。 大臣们纷纷进谏,其中一位睿智的老臣说道:“陛下,昔日齐桓公不计较管仲曾射他一箭,反而任用管仲为相,最终成就霸业。以小忿而兴师动众,恐非明智之举啊。”然而,国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劝告。 他迅速召集了大批军队,准备出征。百姓们因此而怨声载道,因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会消耗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。 邻国得知这个消息后,大为震惊。他们连忙派使者前来解释,说明那些牧民越境只是个别行为,并非有意冒犯。但此时的国王已经被自己的冲动冲昏了头脑,根本不相信使者的话。 就这样,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战争爆发了。战争过程中,双方都损失惨重,百姓流离失所,国家经济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。 战争结束后,国王看着满目疮痍的国家,心中充满了懊悔。他想起了大臣们曾经的劝告,意识到自己因为一时的冲动和鲁莽,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在面对问题时,不能轻易地兴师动众,而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智,全面考虑各种因素,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出决策。否则,可能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,就如同这位国王一样,因为冲动的决定而让国家和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。

兴师动众-成语图片

兴师动众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