悬门抉目
成语拼音
- xuán mén jué mù
悬门抉目成语解释
- 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
典故出处
- 春秋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
成语典故
- 春秋时期,吴国大夫伍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王勾践的求和,夫差不但不听,反而听信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。伍子胥临终前万分悲愤地说:“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灭吴也。”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。
成语造句
- 当年伍子胥含冤而死,令人悲愤,后来吴人悬门抉目,以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和对昏君奸臣的愤恨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吴国和越国经常发生战争。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交战中受伤去世,他的儿子夫差即位后,发誓要为父报仇。
夫差励精图治,积极训练军队,国力日益强盛。几年后,夫差率领吴军攻打越国,一举击败了越军。越王勾践无奈之下,只好带着残兵败将向吴国投降。
勾践为了表示自己的臣服和忠诚,亲自来到吴国,给夫差当马夫,住在阖闾的大墓旁,忍受着各种屈辱和折磨。夫差看到勾践如此恭顺,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。
然而,勾践并没有真正放弃复国的念头。他表面上对吴国毕恭毕敬,暗地里却在积极谋划着复仇大计。在吴国的日子里,勾践卧薪尝胆,时刻提醒自己不忘耻辱。
与此同时,在越国国内,大臣们也在积极努力地发展生产,训练军队,为复国做准备。
经过多年的忍辱负重和精心准备,勾践终于等来了机会。夫差率领吴军北上争霸,国内空虚。勾践趁机率领越军攻打吴国,一举收复了失地。
夫差在失败后,羞愤交加,后悔当初没有听信大臣伍子胥的忠告。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夫差要警惕勾践,但夫差却一意孤行。
据说,伍子胥在生前曾预言吴国的命运,他的远见卓识令人钦佩。而夫差在失败后,回想起伍子胥的种种忠言,心中充满了悔恨。
最终,夫差选择了自尽。在自尽前,他让人用布蒙住自己的眼睛,说:“我无面目以见伍子胥也。”然后用手抉出自己的眼睛,悬挂在吴国的城门上,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悔恨和对伍子胥的愧疚。
这就是“悬门抉目”这个成语的由来,它常用来形容人因悔恨而做出极端的举动。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,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,同时也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,否则可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。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,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教训,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和挑战。
悬门抉目-成语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