悬首吴阙
成语拼音
- xuán shǒu wú què
悬首吴阙成语解释
- 犹言悬门抉目。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
典故出处
-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,以观越寇之灭吴也。”
成语典故
- 春秋时期,吴国大夫伍员(字子胥)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。夫差听信谗言,赐伍子胥宝剑一把自尽。伍子胥临死时说:“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吴国东城门上,让我看到越国将来消灭吴国。”没过多久,吴国被越国所灭。
成语造句
- 为了表达自己的忠诚和决心,他决定效仿古人悬首吴阙,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信念。
成语故事
- 春秋时期,在吴国和楚国交界的地方,有一个名叫伍子胥的人。
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,因直言进谏得罪了楚平王身边的奸臣费无忌,费无忌便向楚平王进谗言,导致伍奢被囚禁。楚平王还想斩草除根,便派人去召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。伍子胥深知这是一个陷阱,劝哥哥不要去,但伍尚为了尽孝,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,最终和父亲一起被杀害。
伍子胥历经艰险,成功逃离楚国,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。他心中充满了对楚国的仇恨和对父兄的思念,发誓一定要为他们报仇雪恨。
伍子胥一路辗转,来到了吴国。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智慧,得到了吴王阖闾的赏识和重用。伍子胥尽心尽力地辅佐吴王阖闾,帮助他富国强兵,拓展疆土。
多年后,伍子胥终于等来了复仇的机会。吴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争,伍子胥率领吴军势如破竹,连战连胜。最终,吴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。
然而,楚平王早已去世,伍子胥的大仇未能亲手得报。但他心中的愤恨难以平息,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。他让人挖出了楚平王的尸体,用鞭子狠狠地抽打,以泄心头之恨。
尽管伍子胥大仇得报,但他始终无法忘却自己的家乡和亲人。他渴望回到楚国,让楚国的百姓知道他的冤屈和悲愤。于是,他做出了一个决定,要将自己的头颅悬挂在吴国都城的城门上,面向楚国的方向,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父兄的思念,这便是“悬首吴阙”的由来。
伍子胥的故事在历史上流传甚广,他的坚韧、智慧和复仇精神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他的遭遇也反映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复杂的政治斗争和人性的挣扎。尽管他的行为在一些人看来可能过于极端,但他对正义和亲情的执着追求却令人敬佩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伍子胥的形象如同璀璨的星辰,永远闪耀着独特的光芒。
这个成语故事让我们看到,在面对巨大的困境和冤屈时,人的意志和信念可以如此强大。同时,也让我们反思历史的沧桑变迁和人性的复杂多样。
悬首吴阙-成语图片